韶关市第三中学大课间活动总结

韶关市第三中学大课间活动总结 为全面贯彻《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认真落实《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牢固树立“终身体育”的新课程理念,我校积极开展全民

韶关市第三中学大课间活动总结

为全面贯彻《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认真落实《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牢固树立“终身体育”的新课程理念,我校积极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大力推进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深入开展,以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塑造学生的个性。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健全制度,全力打造大课间活动品牌

我校成立了以李昌明校长为组长,刘锋副校长为副组长,政教主任、班主任、体育教师为主要成员的“阳光体育快乐成长”大课间活动领导小组,制定并完善了有关制度、方案,形成了“学校统一领导,班主任积极配合、体育教师具体实施、任课教师全员参与”的四级管理工作格局,这为大课间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二)提高认识,责任到位,全面落实 “每天锻炼1小时”

学校通过校会、广播站、宣传栏等宣传阵地面向全校师生,牢固树立 “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新课程理念。为确保学生每天不少于1小时的锻炼时间,我校大课间活动安排在每天的上午9:40-10:20及下午第七节课后进行,总时间达70分钟。每天由政教处对各班大课间活动开展情况作检查记录,以全体学生为评价对象,以大课间活动内容的完成质量为评价内容,运用相对统一的评价标准,以班为单位进行评比,并将评价结果与文明班评比相结合;为提高教师组织大课间的责任意识,由教导处组织,对教师的工作绩效考核直接挂钩。

(三)群策群力、充分参与,促进大课间活动纵深发展

注重发挥师生的主体作用,群策群力不断改进并丰富大课间活动的内容。大课间活动的开展并不只是体育教师的事情,如果仅仅局限于体育教师,那么大课间活动的质量可想而知。因为这些工作需要集体的智慧才能不断地从一个高度提升到另一个高度。为此,充分征求全校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我校大课间活动在全体师生的批评与建议中逐步完善起来。

(四)因地制宜,开拓创新,突出大课间活动的特色。

大课间活动需要坚持教育性、科学性、趣味性、全面性原则,其内容形式要力求丰富多彩,满足不同特长、不同兴趣、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

同时根据我校校园面积广、活动场地足的实际,我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大课间活动,其内容包括:广播操、学生体育活动(跳绳、篮球游戏、踢毽球、仰卧起坐等)、学生趣味活动(滚轮胎、保龄球)、特色活动展示(足球、太极拳操)。以恰当的音乐为背景串联活动全过程,将艺术、体育、文化融为一体。让孩子们在做活动的同时,强身健体,放松心情,从运动中体会活动的快乐。大家在欢快的大课间活动中锻炼了身体,增强了体质。

学校推荐吕若辉、朱红霞两位老师到体育局专门学习太极,并被聘为省社会指导员教授我校学生太极操,作为大课间活动的重要项目。太极操活动使学生由大课间活动的状态到上课学习的状态得到了有效的调整,在学生由动到静转变中起到了重要的过渡作用,弘扬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深受广大师生的欢迎。

活动成效:

在落实大课间活动中,通过狠抓体育课堂教学的规范性、学生言行仪表及站姿的规范性,提高了体育教学质量,张扬了学生个性,提升了学生体育素养,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融洽了师生关系,增强了学校的凝聚力。

回顾我校开展“阳光体育快乐成长”大课间活动经历,我们有一份感动,那是因为我们全校上下同心同德,付出的艰辛劳动才有了今天的收获;我们也有一份激动,那是因为我们看到了孩子们在活动中快乐地成长;我们更有一份深深的感激,那是因为我们的活动得到了全体教师、学生家长的支持帮助。

我校的大课间活动走到今天,虽然取得了一点成绩,但仍有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创新是大课间活动的生命力。我们将在孩子们的游戏中,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地挖掘创新,保持大课间活动的生命力,让我校的大课间活动在发展中不断创新,在创新中持续健康地发展,并作为我校体育特色教育的有益补充,推动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

 

韶关市第三中学

二0一二年九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