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田学校阳光体育活动实施方案

贯彻落实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阳光体育运动为载体、以体育运动为题材,在全掀起体育锻炼热潮,提高我潇小学生

2014年9月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推动中小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切实增强广大青少年学生的体质,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根据中心学校工作会议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关于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实施方案。  一、宗旨   贯彻落实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阳光体育运动为载体、以体育运动为题材,在全掀起体育锻炼热潮,提高我潇小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锻炼和发展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培养学生成为德才兼备、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的一代新人。      二、主题   以“学习使我进步、文化促我成长、运动让我健康”为主题、形式多样地、因地制宜地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       三、实施原则  1.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遵循教育性、科学性、趣味性原则。既阳光体育运动应坚持育人的宗旨,遵循教育发展和体育运动规律,符合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寓学于乐,寓练于乐,避免成人化。      2.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遵循全面性原则。既阳光体育运动的内容与形式要丰富多彩,能够满足不同特长、不同兴趣、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促进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全面提高,并形成在普及与提高的基础上良性发展的局面。  3.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遵循自主自愿与积极引导相结合原则。教师要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充分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权和自主活动权,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讨论、组织、操作、交流和评价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4.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与体育课教学相结合原则。坚持依法治教,规范办学行为,严格执行国家有关体育课时的规定,开足、开齐并上好体育课,不得以任何理由挤占体育课时。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通过体育教学,教育和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阳光体育运动”。   5.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原则。配合体育课教学,保证学生每个学习日有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将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纳入教育计划,形成制度。大力推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形式,积极创建小学快乐体育园地,加强学生课余体育训练。通过广泛开展学生体育竞赛、主题鲜明的集体项目、具有地方特点和民族特色的学生体育活动等,不断丰富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形式和内容。   6.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遵循安全第一原则。要加强安全教育,制定切实有效的安全措施、应急措施和防范措施,避免和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四、实施内容   第一阶段(2014年9月—10月)以我校现有体育项目乒乓球运动为龙头的阳光体育运动,带领、帮助、和鼓励学生全员参与,积极参与,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培养和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并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1.坚持科学规范的学生作息制度。制定科学的作息时间表,保障学生睡眠时间和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和权利。      2、根据《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积极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确保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大课间体育活动做到“五定”,即定计划、定内容、定时间、定场地、定指导教师。   3.开足开齐体育课,其中小学1--6年级每周3节、无体育课的当天安排一节体育活动课;同时要积极推进体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4.在全校普及“两操一活动”,即:眼保健操(一天不少于2次)、学生系列广播体操、和大课间体育活动。   5.加强学校体育项目的建设。 第二阶段(2014年10月—11月)采取多种形式增进学生体质健康。   1.继续做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工作。完善学生健康档案,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认真执行体质健康测试报告制度,做到规范化、制度化。   2.坚持和完善体育科目测试工作。学校要将体育科目测试成绩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组成部分,进一步完善学生学生评价机制。      第三阶段(2014年11月—2月)   1.结合本校特点,开展乒乓球、篮球、足球、羽毛球、跳绳、踢毽子等特色体育运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展示体育锻炼成果。   2.继续抓好“教体结合”,利用现有体育设施,发挥体育教师专业特长,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技能和运动水平,促进学校课余体育训练。     五、实施要求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各学校要充分认识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性,成立由校长为组长的阳光体育运动领导小组,明确分工,责任到人,把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作为推进素质教育、活跃学生课余生活、培养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2.扩大宣传,营造氛围。各学校要高度重视宣传工作,充分利用校园广播 、橱窗、会议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使“健康第一”、“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快乐生活一辈子”等口号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让全全校教师、学生、家长深刻领会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意义。要充分利用媒体、大型体育活动等载体,广泛宣传阳光体育运动的进展情况和实施成果,从而营造有利于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开展、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氛围。 3.因地制宜,制定规划。组织学生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是学校教育的一项经常性、长期性的工作,要根据教育部阳光体育运动实施工作的总体要求,结合实际实事求是地制定和落实实施方案,并在实践和探索中不断完善,形成特色。 4.强化培训,全员参与。今后要加大体育教师、班主任和有体育专项特长的科任教师的培训力度,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以满足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对师资的较高要求。教师为学生阳光体育运动辅导作为教师学年考核的一项内容。   5.加大投入,统筹资源。要把购买体育器材经费纳入预算予以保障,要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场地建设和体育器材配备,完善学校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设施,为实施阳光体育运动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同时,要积极利用现有条件,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就地取材,改善活动设施。要充分利用当地的社会教育资源,以满足学生掌握至少2个项目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的新要求,不断拓展课外体育活动空间。 六、活动管理 为了加强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管理,学校制订了一系列工作责任制度。 1、领导督查制 领导小组:黄四松、薛豪勇、薛仰才、吴卫东、欧小亮、欧先恒 组 长:黄四松 副组长:薛豪勇 成员:李玲、黄建群、曾建英、周声鹏、欧小亮负责督查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全程组织和开展。 2、教师责任制 ①体育教师责任制 体育教师做好组织大课间活动的准备工作:A、活动全程音乐编排;B、班级活动场地安排与进退场的安排;C、大课间活动全过程的组织。 大课间的内容:集体第一项,队列队形;第二项,广播体操和五步拳;第三项,班级队伍之间慢跑10分钟跑;第四项,班级活动时间。 ②班主任和科任教师责任制 科任教师协助所跟班级的班主任组织好学生排除入场和退场,并在活动中组织、指导、参与,全校统一活动项目中,班主任站在班级学生的前面领操,跟班科任教师站在学生队伍的后面,确保学生活动有序。 3.器材管理 器材管理由跟班行政、教师负责。做到提前准备、按时分发到班,不得因器材延误活动的开展。 附:行政及教师跟班安排 班级 班主任 跟班行政、教师 班级 班主任 跟班行政、教师 一(1) 谷楚容 欧玉英 六(82) 曾俊 吴卫东 一(2) 李翠欣 欧玉英 六(83) 丁珍妹 吴卫东 二(1) 邓秀敏 欧玉英 六(84) 吴卫东 吴卫东 二(2) 周昭正 欧玉英 六(85) 丁寒梅 吴卫东 三(96) 欧梅香 欧小亮 六(86) 周德含 吴卫东 三(97) 张志姗 欧小亮 七(122) 刘意 李俊学 三(98) 尧红英 欧小亮 七(123) 熊国莲 李俊学 三(99) 刘东艳 欧小亮 七(124) 周声鹏 李俊学 三(100) 张回兰 欧小亮 八(119) 李俊学 李俊学 四(92) 曾建英 谢先云 八(121) 唐立波 李俊学 四(93) 欧初杏 谢先云 九(117) 欧红东 李俊学 四(94) 黄建群 谢先云 九(118) 曾秋康 李俊学 四(95) 黎文婷 谢先云 五(87) 肖圣文 欧先恒 五(88) 黄超馨 欧先恒 五(90) 杨香清 欧先恒 五(91) 薛丽 欧先恒 大课间体育活动班级评价细则 为进一步提高我校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质量,促进全体师生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重视,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特制定如下细则: 一、集合要求:(20分) 1.下课铃响后,全体同学迅速按纵队到规定地方集合,队伍整齐,精神饱满,保持肃静,并没有同学迟入队伍。(5分) 2.在行进过程中,要抬头挺胸,眼睛平视前方,两臂自然摆动,踏步整齐,不能有学生讲话,在行进时凡是有转弯的地方,均要以直角进行转弯。(5分) 3.学生全员参加,有特殊情况的学生不能参加活动的请班主任事前说明原因,同意方可,否则少一人,扣1。(10分) 二、广播操,武术操质量及整体效果(30分) 1.要求做操准确到位,态度认真,全体同学动作协调一致,整体效果好。(20分) 2.做操不认真,打闹,说话。(10分) 三、分散活动质量及整体效果(30分) 1.各班队伍必须严格按照学校要求,由班主任带到指定地点进行活动。(学校安排工作除外)(5分) 2.要求每个学生都要积极参与活动,学生站在一边不参予活动相应扣分(特殊原因除外) 3.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必须有秩序,有组织,注意安全,不得打闹,说话。(10分) 4.归还器材时必须摆放整齐。(5分) 四、退场要求:(10分) 1.操后集合原口令,动作一致到位,队伍整齐,进楼时步伐一致,并按规定顺序走。(5分) 2.进楼说话,队伍不齐,没按顺序走扣相应分数。(5分) 五、教师要求:(10分) 1.教师全程参与,管理好班级学生,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及行为,教育学生认真做操,教师间不闲谈。(5分) 2.在学生做广播操和大课间活动过程中,教师必须站在所带班的队伍里,与学生一起参与活动。(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