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体育工作方案

为认真贯彻国家阳光体育活动,推动阳光体育运动的广泛开展。

一、 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 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学校体育工作条 例》牢固树立学校教育“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引导和鼓励广大中小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 下积极参加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体育活动。 培养和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不断提高我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 水平努力构建和谐、文明及充满活力的校园。 二、实施目标 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 辈子”的健康理念。 三、实施原则 1、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坚持教育性与趣味性相结合。 即阳光体育运动应坚持育人的宗旨。让学生在运动中陶冶情 操、磨练意志、培养团结协作精神。遵循教育发展和体育运 动规律,符合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寓学于乐,寓练于乐。 2、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与体育课教学相结合原则。 坚持依法治教,规范办学行为,严格执行国家有关体育课时 的规定,开齐开足,并上好体育课,不得以任何理由挤占体 育课时。教师要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深化教学改革,不断 提高教学质量,通过体育教学,教育和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阳 光体育运动”。 3、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遵循全面性原则。即阳光体 育运动的内容与形式要丰富多彩能够满足不同特长、不同 兴趣、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促进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 心理素质全面提高。在普及的基础上要加强学校课外体育活 动和体育训练努力提高学校运动成绩全面提升学校体育 工作水平。 4、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与大课间和课外体育活动相 结合原则。配合体育课教学保证学生每个学习日有一小时 体育锻炼时间。将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纳入教育计划形成制 度。认真组织实施“全国中小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工程”大 力推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形式积极创建中小学快乐体育园 地加强学生课余体育训练。通过广泛开展学生体育竞赛、 主题鲜明的集体体育项目、具有地方特点和民族特色的学生体育活动等不断丰富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形式和内容。 5、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坚持安全第一原则。在阳光体 育运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中要加强安全教育和管理。制定 切实有效的安全措施、应急措施和防范措施落实安全工作 责任避免和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四、实施内容 一、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 1、各校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体育课时的规定开齐开 足上好体育课。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削减、挤占教育部规定 的中小学体育课课时小学1—2年级每周4课时小学3 —6年级和初中各年级每周3课时高中每周2课时。开齐、 开足体育课并纳入教育教学工作评估考核。 2、各校应因地制宜增加课程内容的选择性创新活 动形式推广增强学生心肺功能的长跑运动。逐步提高学生 参与活动的自觉性和能力保证每个学生至少掌握两项以上 体育运动技能引导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理念。 3、各学校要坚持按《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行课切 实加强对体育教师的教学管理严格执行体育教学的常规要 求将体育教学纳入开学前的学期教学计划、课前的备课、 课中的课堂教学、课后的总结坚决杜绝体育教学中的随意 性和“放羊式”切实规范体育课堂教学行为使每位学生 在体育教师的组织指导下都能运动起来达到要求的运动负荷克服体育课堂教学忽略运动密度、运动负荷的倾向采 取有效措施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运动负荷较大的内容尽 快提升学生体能和运动素质。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大课间和课外体育活动确保学 生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 1大课间活动 大课间体育活动全区统一安排在每天上午第二节课后 进行时间不低于30分钟要纳入课程计划。各学校可根 据学校实际选择以下活动内容 1、眼保健操。上下午各做一遍。 2广播体操、校园集体舞和学校自编操。 3自编素质练习。在值周体育教师的统一指挥下 做原地徒手或带器械练习如原地俯卧撑、立卧撑、高抬 腿、收腹跳、原地单脚跳、跳绳、呼拉圈等场地较小 的学校可以采用一人做、一人数然后在交换做。 4分组活动。在班主任、体育教师和科任教师的组 织和参与下以班为单位分成小组充分发挥体育委员和 学生骨干的作用进行竞技体育项目如篮球、足球、羽 毛球等、体育趣味性比赛、身体素质练习等活动。 5、集体跑步活动。有条件的学校可在每一周大课 间操的内容结束后适当安排全校或部分年级班级进行 运动量适度的集体跑步。如遇班级较多的情况可分内外圈相向进行跑步可在音乐伴奏下进行。严禁学校自行组织学 生到校外或公路上跑步。 6、民间传统项目。如少年拳、五步拳、太极拳等武 术项目和跳绳、踢毽子、跳橡皮筋等民间体育运动。 7、体育游戏。如丢手绢、钻呼啦圈、老鹰抓小鸡、 躲闪竹竿、竹竿跳、拔河、迎面接力、跳绳比赛等。 8整理活动。组织学生做好放松运动调整好学生 的身体状态以便上好第三节课。 在大课间活动的设想与实践上要充分体现群体性让全 体师生都参与到活动中去面向每一个学生面向学生的各 个方面要使每一个学生在集体活动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显 示其自身价值。 在大课间活动的内容选择、生理负荷的安排,要符合学 生的身心成长规律。各校在选择内容时一定要符合少年儿童 的性别、年龄生理、心理特点符合少年儿童的认知规律 要科学地安排好活动内容的顺序以及活动量要符合人体运 动的变化规律不影响下一节课的正常学习。学生每分钟的 脉搏次数最好控制在140次以内利于疲劳消除和体力恢复。 随着季节的变化活动内容和活动量也要进行科学地调整。 开发大课间活动内容时要注重主题性。各学校在开发大课间 活动时要立足学校的实际和学生发展的情况把大课间活 动按主题进行整体设计创编出符合自己学校特点的大课间来。 班主任是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管理者。要明确大课间体育 活动是教学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学校在期初安排课 务时应把大课间活动作为课时量安排给班主任。2、课外体育活动 1、各学校应把课外体育活动纳入教学计划。 2、教学日中没有体育课和没有出早操的当天必须 安排一节课外体育活动做到时间、场地、学生、内容、指 导教师“五落实”。 3下午课后在班主任、体育教师、体育委员的组 织和参与下进行体育游戏、体育趣味比赛、身体素质练习、 跑步等活动。 ①充分利用体育园地的各种器材设施创编各种组合活 动提高学生参与的兴趣。 ②与游戏相结合。选择适合不同年龄和生理特点的游戏 内容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班级 凝聚力。 ③自主活动。在班主任、体育教师的组织下分成若干 小组进行有氧运动如跑步、跳绳、球类比赛、呼拉圈等 学生喜爱的体育活动。 3早操。凡是寄宿制中小学都要实行学生早操制度 应在行政值周、值周教师、值周体育教师和班主任的组织下进行以广播操、校园集体舞、自编操、身体素质练习等为 主要活动内容有条件的学校还应在校内适度进行晨跑早 操时间为30分钟。 4训练工作。各校在积极创建体育特色学校的同时应 组建班级代表队、校级训练队。组织有运动天赋和体育特长 的学生坚持常年系统训练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参加各种比 赛并做好输送工作。 5、积极举办多层次多形式的体育竞赛活动 各校要坚持每年举办一次以田径为主的学校运动会或 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还应举行一次以传统项目为主的运动 会要建立和完善校内单项体育活动的联赛制度每学期 举行3—4次单项性体育活动和竞赛。改革学校体育竞赛的 传统模式创编群众性竞赛项目突出健身娱乐性所设项 目全校学生参与率不低于80%。 6、认真做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数据上报工作 继续做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工作。全区各中小学、 中心学校都要按规定组织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测试为每一 个学生建立健康档案使全区所有中小学校能全面实施《学 生体质健康标准》。我区所有学校要按要求认真执行体制健 康测试报告制度并且在规定时间按要求将学生体制健康标 准测试数据上报国家教育部数据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