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保障学生接受良好教育的基本权利。
为认真落实中小学生每天体育锻炼一小时的基本要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保障学生接受良好教育的基本权利。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的通知》精神和丰城市教育局的统一部署,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及全国、全省、全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全面发展的育人观念和“健康第一”的思想,不断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教育工作,通过落实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育人环境,为学生终身发展和全民族整体素质提高奠定良好基础。
二、实施原则
(一)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根据学生全面、健康、协调发展的需要,科学系统地设计能切实提高学生运动技能的内容和方法体系。
(二)以体育活动安全健康快乐为前提。加强体育场馆和器材的管理、检测,确保使用安全,加强体育卫生知识的教育,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落实强身健体的目标,加强对特殊体质学生(含女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指导,避免意外伤害;要以学生的认知规律及年龄特征、性别特征为线索设计分配活动项目,避免运动伤害。
(三)以深化学校体育教育教学为核心。积极推进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坚持课内、课外相结合,根据需要设立适当的体育选修项目,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要求。
(四)以创建学校体育特色为抓手。以学校重点体育项目、体育传统项目建设为抓手,面向全体学生广泛开展阳光体育活动,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体育活动体系,彰显学校体育办学特色。
(五)以“体育、艺术2+1项目”为基础。通过“2+1项目”的实施,丰富体育活动项目内容,促进学生在学校每天至少体育活动一小时;同时,通过保证体育活动时间,促使每个学生至少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
(六)以体育教师队伍建设为先导。按照教育教学和课外活动的需要,逐步配足配齐体育教师;根据非体育专业教师自身的爱好、特长,积极鼓励他们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通过各种业务培训转变观念,提高广大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指导能力。
(七)以改善体育锻炼环境为条件。根据体育课和课外活动的需要,加强学校体育场馆建设和器材配备。充分向学生开放现有体育场馆和器材,发挥好现有资源的作用。
三、工作目标
我校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加强内部管理,规范办学行为,不折不扣地落实《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结合我校实际,制定出富有本校特色的具体实施细则。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将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纳入教学计划、列入课程表和作息时间表;逐级建立健全有效的工作、监督和评价机制,建立完善督导、奖惩制度。通过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实施,实现“三升一降”,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工作目标。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广大师生员工要认真学习《规定》及各级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的意见,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从青少年健康成长和民族未来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最重要的基本目标;把学校体育工作、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和主要切入点,作为提高全体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重要举措。鼓励广大学生走进阳光、走向操场、走入大自然,积极参加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体育运动,形成“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的校园主旋律。
(二)落实教学计划,抓好常规管理。从今年秋季开学起,学校按照《规定》开足开全体育课时,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学校必须在下午课后组织学生进行一小时集体体育锻炼;每天上午统一安排25-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组织学生做好广播体操和其它集体体育活动;寄宿制学校必须坚持学生出早操制度,并做到教师带队,师生同活动、同锻炼。
(三)积极探索落实《规定》的方式方法。不断创新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水平。要充分利用大课间和课外活动时间,通过项目兴趣小组、学生社团、运动队、艺术团等形式,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活动。
(四)认真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新生入学体质健康测试制度。充分发挥学生体检结果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的导向作用,将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参与体育活动的表现以及体育考试成绩,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升学、毕业的重要指标,并将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作为评估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依据。
四、工作措施
(一)加大投入力度,改善体育教学条件。结合合格学校建设,努力改变学校体育场地、器材不足的现状。针对我校体育场地不足、学生体育活动受到条件限制的实际情况,我校积极争取改善办学条件,又要研究探索小场地体育教学模式。
(二)大力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按照体育课教学和开展课外活动的需要配齐体育教师,加强体育教师培养力度,为体育教师提供多种形式多内容的在职培训。以专职体育教师为核心,辅导带动一批有业余爱好、有专长的教师,使他们成为落实《规定》的参与者和指导者。合理解决体育教师的职称评聘和工作量计算问题,将带课间操(早操)、课外体育活动、运动训练、运动竞赛等学校体育活动纳入体育教师工作量,充分调动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三)强化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为加强对落实《规定》工作的领导,我校成立由杨学明校长任组长,鄢新华、范灏、朱宏忠副校长任副组长,教导处、政教处、总务处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陈绍平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设教导处,具体负责这项工作的组织、协调和落实等。分解任务、落实责任,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确保学生每天体育锻炼一小时落到实处。
(四)加强宣传,形成合力。学校是落实《规定》的主体,班主任要协助督促学生积极参加阳光体育锻炼,协助体育教师组织好大课间和课外体育活动。同时,与学生一起参加体育锻炼,主动加强家校沟通,做好家长宣传工作,学校、老师、家长全力引导学生积极投身到体育锻炼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