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陕县城关初级中学(以下简称“学校”)是一所县直属初级中学。学校现有2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000余人。学校秉承 “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为教师成功搭建平台”的办学理念,坚持“培养合格人才,创一流示范初中”的办学目标,走“体教结合”之路,着力彰显办学特色。学校先后荣获“安康市绿色文明学校”“第十四届运动会突出贡献学校” “陕西省第十四运会体育道德风尚奖”“全国青少年普法先进单位”“陕西省文明校园”等光荣称号。
1999年4月,宁陕县少年儿童体育学校(以下简称“体校”),挂牌成立,挂靠于宁陕县城关初中。近几年,学校通过上级支持添置了一些基本的体育训练器材,改造完成了1000平方米的少儿体校公寓楼,2010年,新征地12亩,现已建成体育馆一座,可满足射箭、乒乓球、跆拳道、篮球等训练活动的需要,拟建200米塑胶田径场。少儿体校分儿童组和少年组,目前设田径、乒乓球、射箭、跆拳道四大项。经过近年来的工作实践,“体教结合”的办学模式推动了学校体育工作,彰显了学校办学特色,又实现了体育普及健康教育和竞技提高教育的有机结合,促进了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
乒乓球竞技运动自2007年开设以来,连年取得优异的成绩。在安康市的比赛中,2007年获男团冠军、男单冠军;2008年获女团季军、男单冠军;2009年获男团冠军、女团季军、男单亚军;2010年获男团第三,2012年获男团第四、女团第二、女单冠军。
2009年初成立射箭队,同年8月,射箭队首次代表安康市参加了在咸阳举行的陕西省“体彩杯”射箭比赛,在缺乏正规训练和没有大赛经验的情况下,有两名运动员分别获得个人第十和十一的名次,代表队荣获“体育道德风尚奖”。 2010年8月的比赛,获得男子甲组团体第六,男子乙组团体第五的好成绩。2011年8月的比赛,获得男子乙组团体第二、男子甲组团体第四名,个人排名赛中六人进入前8名,成绩一路攀升。
2001年的安康市十二届运动会和2005年的安康市十三运会均取得团体第二的成绩。2009年安康市十四届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一。2011年,征战安康市第九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以我校为主力的宁陕代表队以超越第二名500余分的绝对优势拿下第一。
这些成绩缘自“体教结合”。宁陕县少儿体校与城关初中体育教学资源有机整合,推动了竞技体育活动的蓬勃开展,体教结合之路越走越宽广。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第二、整合两所学校,实现资源共享。
宁陕县是一个人口小学,县少儿体校的发展一直因场地设施、人员编制、训练经费等诸多原因举步维艰,07年,初高中分离办学,城关初中挂牌成立以来,县教体局决定整合两所学校,即一所学校、两块牌子、一班人马,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
少儿体利用学校现有的体育场馆设施、体育师资力量、和完善的后勤系统,来保障了平时、寒暑假专业训练和赛的正常进行;同时,又利用学校文化课教师和一流的教学条件,保障了运动员的文化科学习。而学校则可利用少儿体校配备的体育设施、教练员、项目训练经费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和提升学校常规体育教学,发展体育特色教育。这样以来既减少了人员的编制和体育场馆的重复建设,节约了社会资源,又使学校的体育工作跨上了新台阶,彰显学校办学特色。
第三、构建三级网络,科学选才训练。
竞技体育离不开优秀的运动苗子,当前青少年体育工作的“管理难、经费难、训练难、招生难”的现实是阻碍我地少儿体校工作的问题所在,如何发现招收体育苗子最为关键。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们通过构建县、镇、校三级网络,初步实现了少儿体校的人才选拔与训练的科学有序,建立了长效机制。
我们在县级层面成了以城关初中和宁陕小学为主的少儿体校训练中心,主要负责校本部运动员的常规训练、全县寒暑假的专业训练和赛前的集中训练;在镇级层面成了以镇中心小学和个基础初级中学为主的少儿体校训练点,它主要负责本辖区内运动员的日常基础性训练;在校级层面成了了以覆盖全县所有中小学的少儿体校选拔点,负责本校体育苗子的选送和基本训练,每年按照固定的时间,好的体育苗子在县少儿体校的安排下,按照就近入学的原则,统一安排在各训练点接受较为系统的基础性训练。
此外,把运动员分为少年组、儿童组,分组训练。寒暑假和赛前集训儿童组放在宁陕小学训练中心,少年组放在宁陕县城关初中训练,保证训练的层次性和专业性。平时,儿童组则放在各镇中心小学的训练点上,少年组放在在城关体、江口中、太山中学、蒲河九年制学校等训练点上。
四、建立良性循环机制,调动鼓励,推动发展。为调动学生及其家长的积极性,经过通盘考虑、充分论证,协商相关部门制订了系列鼓励性政策,报县教育主管部门审批通过,调动了运动员的积极性,推动了体育事业的发展。一是对运动员,获得市级金牌的,高中录取时的成绩加50分;获得市级银牌的,高中录取时的成绩加40分;获得市级铜牌的,高中录取时的成绩加30分;对有特殊贡献的运动员破格录取,不受考分限制,减轻运动员文化课的压力,保障训练效果。二是对于学校,在教育局对学校的目标考核给予体现,运动员取得比赛成绩后,将成绩算回原校,在考核中加分,提高了各学校的积极性。三是 “体教结合”方式消除家长的后顾之忧,文化课有保障,体育有特长有希望:优秀运动员可以到更高级别的训练队,参加训练的运动员有优势报考体育院校,即使体育之路走不通,基本的文化素养还是跟的上的,还可选择其他的路。事实上,宁陕高中艺术班中的体育特长生都曾是体校的运动员,他们中的大多数都考上了体育院校。四是大赛前夕封闭训练期间,由县教体局牵头,县委县政府领导到训练场地看望慰问,激励队员以干克难的勇气和决心;出征前还举行隆重的誓师大会,将士气鼓舞到最高点;凯旋之后大力表彰,对各教练员、运动员的辛勤付出做出肯定和鼓励。五是对获得奖牌运动员所在的班级或班主任、体育教练进行业务加分和物质奖励,从体制上推动了工作的开展。这些良性机制挖掘了人才、保住了人才,有力地推动了宁陕青少年体育工作的发展。
五、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坚持训练,保障效果。立规矩成方圆,体校的各项制度在不断地完善。先后制订完善了教练工作要求等相关制度,严明纪律,使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例如,在目标考核上,对每个教练员签订责任书,对运动员进队时的成绩记录在案,进行潜能评估,严格考察训练情况;比赛时的成绩记录在案,结束后对照分析。这样,从管理上加强了教练员的责任心,形成了“平时看训练,大赛看成绩”管理体系。
体校训练项目分为乒乓球训练、田径训练、射箭训练、跆拳道训练。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分为日常训练和假期集中训练。教学期间,坚持日常训练。每天早上6:30-8:00及下午16:30-18:00保证3小时的训练时间,其他时间回班级上文化课,保障运动员的体育素质与文化素质。到了寒暑假,所有的运动员都集中到体校全天候训练。寒假20天,暑假40天。大赛前夕,进一步加强。集中时间,集中地点、集中食宿,实行“三集中”。
六、努力提高教练员素质,内引外送,增强效果。根据相关规定,体校经费专款专用,力求把有限的资金用在训练、参赛、添置训练设施等开支上,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为提高各教练员的素质,还将教练员派送到省内外培训单位培训,保证了训练的规范化、科学性。目前已经派田径教练员、乒乓球教练员、射箭队教练员参加过5人次省级培训。有时根据需要,聘请省级优秀教练员到校指导,增强运动员的信心,促进体育训练工作。例如,邀请西安理工大学的教练员多次到体校指导训练工作,有力推动乒乓项目的开展。在射箭比赛前夕,组织运动员到省专业训练场馆训练,聘请专业教练指导等等。这些都从不同程度上、不同层面上加强了训练的效果。
综上所述,我校体育发展可归纳为“统一一种思想”“发展两所学校”“整合三种资源”“抓好四个项目”,即统一坚持不懈地走“体教结合”之路的思想,协调发展宁陕县少儿体校和宁陕县城关初中两所学校,整合场地设施、师资生源、后勤服务三种资源,着重抓好田径、乒乓球、射箭、跆拳道四大项目。
2010年5月,陕西省体育局王局长一行考察我校体教结合的模式,给予充分的肯定,8月率领记者团进行报道。当然,我校的体育发展只是沧海一粟,距离理想成绩还有很大差距。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校将坚持走“体教结合”之路,提高在校学生的体育素养,不断选拔、培养、输送优秀的体育后备人才,推动我县体育工作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