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锻炼对学生的重要性

体育锻炼对学生心理的作用是相当复杂的。体育锻炼的心理学基础来源于人的感觉、知觉、记忆、判断、思维等心理过程及兴趣,性格、意志等个性心理特征,都与身体锻炼有密切的关系,影响着人们参加锻炼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体育锻炼又能不断提高、改善、调节人们的心理水平,如人的智力、意志品质与精神情趣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是人们身体锻炼活动形成的一种个性意识倾向,是产生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动机的重要主观原因,特别是对青少年来讲,兴趣是他们保持体育锻炼热情与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国内许多大中小学学生的心理调查表明,学生们对趣味性、娱乐性、竞争性、对抗性较强的体育活动有着较高的意向。 根据有关文献报道大约32%的中小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对这些学生进一步调查发现其心理品质方面存在明显的弱点:如抗挫折力、意志力、危机意识,协作精神等都比较薄弱。 体育活动与日常的身体活动相比,内容和形式都不尽相同,所以原有的心理水平不能满足学习的活动项目需要,比如在足球比赛中,带球进攻由于要了解队员位置,注意的范围就比较广,既要高速带球又要防止被对方拦截,需要善于分配注意力,几乎所有运动项目都需要有勇敢、坚持、不怕困难等良好的意志品质和乐观、友爱、同情等多种感情,而就一般的心理水平来说根本满足不了上述的运动学习和运动竞争需要。但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运动水平战胜对手所进行的运动,可以使原来的心理水平慢慢的提高,即体育运动的新需要与原心理水平的矛盾也推动了心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