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站小学大课间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认真贯彻全国体育工作会议精神,切实推进“阳光体育运动”,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精神,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提高体育活动质量,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道德素质,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以大课间活动为辐射点,体现良好的校风、校纪和学生良好的精神面貌,带动校园文化的建设,激发学生运动兴趣,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我运动,我快乐,我健康”。 二、目标和原则   (一)目标   1.改革学校课间操,优化课间操的时间、空间、形式、内容和结构,使学生乐于参加,主动的掌握健身的方法并自觉的锻炼。   2.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积极创新,力求以活动励德,以活动辅智,以活动健体,以活动塑美,以活动促劳,促进学生五育全面和谐的发展。   3.优化学校体育场地设施设备及管理,提高其使用率,发挥其育人效益。   4.全面提高学校师生的综合素质。   (二)原则   1.教育性原则。充分发挥大课间活动对学生进行五育教育的功能,重视活动过程的教育。   2.科学性原则。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我校从实际出发,采用大课间与短课时相结合的形式,合理的安排大课间的课程计划和内容。   3.全体性原则。师生全员参加,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达到全体健身的目的。   4.创新型原则。根据我校场地小的特点,大课间活动增创了团体操(校操)和有利于健康的活动内容,将艺术、体育融为一体。 三、组织机构 组长:郑新 副组长:王海燕、雷田 检查协调组: 校委会成员  总编导:陈红娟、刘向莉 成员:李艳、候迎博、关萌、孙妮   四、活动形式   我校大课间活动安排在每周的星期一至星期五,上午第二节课后(时间为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采用“先集中进行大课间韵律操活动——后以班为单位分块自由活动”相结合的形式,以音乐为背景串联活动全过程,旨在全员参与,体现快乐学习,快乐运动,快乐成长的新理念。   五、实施方法   1、下午大课间体育活动结构模式及各环节的要求 2、室外大课间体育活动结构模式与各环节要求晴天见表一,雨天见表二。 表一: 课间部分 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时 间 音乐 开始部分 集合队伍 学生听到集合音乐后迅速在各班规划地方集合,要求做到快、静、齐。不穿拖鞋、不戴手套、不戴帽子、不戴围巾和危险物品出操。 强化常规教育,督促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带队老师要站在本班队伍的前面指导学生列队。 4’ 《相信自己》 进场 养成正确的行走姿势,行走时,左右同学对齐,前后距离一臂伸。 进场时带队老师跟随本班学生,这样学生出场后会同时出发,显得更为整齐。 基本部分 自编热身操《肯肯舞曲》;韵律操《弟子规》 动作整齐划一,节奏感较强,动作有力,精神饱满,富有朝气,能体现当代少年儿童的精神风貌。 班主任与任课老师齐抓共管。 3’ 自编热身操《肯肯舞曲》;韵律操《三字经》 各班自由活动 学生在班主任的组织下,开展游戏活动,要求自觉有序。 跟班指导 10’ 《我爱老师的目光》 结束 部分 随音乐整队 整队集合 跟班指导 回教室 回归教室。 随队回去 表二: 课间 部分 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时间 音乐 开 始 部 分 集结队伍 学生做好课前准备活动,各自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准备。 督促学生做好相关准备 ’ 基 本 部 分 室内座位操 要求动作整齐、节奏感较强、精神饱满。 跟班领操 《三字经》 眼保健操 学生动作规范,态度认真。 监督学生做操 4’ 《眼保健操音乐》  室内自由活动 学生自主活动 雨天要求学生不要到室外场地活动 8’ 《弟子规》 结束 部分  上厕所,适当休息 调整心态,准备上课 要求有序 六、管理措施   1.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充分发挥宣传阵地的作用,大力宣传大课间活动对学生教育意义和健体的作用,使师生达到共识:大课间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可以带动学校的其他工作健康和谐地向前发展。   2.完善制度,强化管理   为使大课间活动真正的落实到实处,高质量的进行,我校除了在时间和课程计划给予保障以外,还要在制度上为大课间活动给予保障。   七、活动要求   1.注意有序开展活动,安全第一。班主任必须强调大课间活动纪律与安全,并协助体育教师指导活动。   2.各项目活动限在规定的活动区域进行。   3.负责值周的教师要认真做好当天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