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精神,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锻炼时间,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磨练学生的意志品质和道德品质,培养良好的锻炼习惯,有效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形成学生
长发乡中心小学大课间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精神,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锻炼时间,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磨练学生的意志品质和道德品质,培养良好的锻炼习惯,有效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形成学生坚持锻炼的习惯,以大课间活动为辐射点,体现良好的校风、校纪和学生良好的的精神风貌,带动校园文化建设。
二、组织结构
1、领导小组
组 长:秦晓利
副组长:李 勇
组员:全体班主任
2、活动协调小组
组长:李 勇
组员:刘成杰
王建伟
王 超
三、活动主题
我运动 我健康 我快乐
四、活动目的
已达标争优为目的
五、活动对象
全体师生(全员参与)
六、活动时间
上午第二节课间
七、活动场所
室外操场(恶劣天气在室内)
八、活动方式及内容
1、集体活动
做操、跑步等。
2、分散活动,以班级为单位。
长发乡中心小学大课间活动安排表
年级
时间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第一周 丢手绢 原地拍球 往返跑 跳大绳 迎面接力
第二周 丢手绢 原地拍球 往返跑 跳大绳 迎面接力
第三周 原地拍球 丢手绢 跳大绳 立定跳远 篮球运球
第四周 原地拍球 丢手绢 跳大绳 立定跳远 篮球运球
第五周 迎面接力 沙包掷准 立定跳远 篮球运球 往返跑
第六周 迎面接力 沙包掷准 立定跳远 篮球运球 往返跑
第七周 青蛙跳 青蛙跳 迎面接力 沙包掷准 篮球运球
第八周 青蛙跳 青蛙跳 迎面接力 沙包掷准 篮球运球
第九周 跳短绳 跳短绳 跳大绳 跳大绳 跳大绳
第十周 踢毽子 踢毽子 踢毽子 踢毽子 踢毽子
第十一周 跳短绳 跳短绳 跳大绳 跳大绳 跳大绳
第十二周 踢毽子 踢毽子 踢毽子 踢毽子 踢毽子
第十三周 绕场跑 绕场跑 绕场跑 绕场跑 绕场跑
第十四周 绕场跑 绕场跑 绕场跑 绕场跑 绕场跑
第十五周 绕场跑 绕场跑 绕场跑 绕场跑 绕场跑
第十六周 绕场跑 绕场跑 绕场跑 绕场跑 绕场跑
第十七周 绕场跑 绕场跑 绕场跑 绕场跑 绕场跑
第十八周 绕场跑 绕场跑 绕场跑 绕场跑 绕场跑
第十九周 绕场跑 绕场跑 绕场跑 绕场跑 绕场跑
第二十周 绕场跑 绕场跑 绕场跑 绕场跑 绕场跑
九、保障措施
A.责任落实
班主任职责:
1、按时有序地组织本班学生参加大课间活动。
2、教育和鼓励全班学生积极参与大课间活动,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3、负责本班学生的活动安全。
4、和学生一起完成大课间活动内容,在活动中积极起模范带头作用,做学生的表率,影响和促进学生积极完成动作。
5、及时检查、了解、监督、管理本班大课间活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证活动质量。
体育教师职责:
1、按时组织大课间活动,并保证广播系统的正常使用。
2、正确指导学生的队列队形和做操动作,对不规范动作及时提醒和纠正。
3、保证活动场地的安全使用。
4、负责学生大课间活动的安全。
5、激发学生参与兴趣,保证大课间活动质量。
B.制定预案
长发乡中心小学大课间活动安全应急预案
为了更好地在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确保学生每天体育活动一小时,保障师生的身心健康和安仝,更加有效地组织好我校的大课间体育活动,特制定本安全应急预案。
(一)指导思想
加强阳光大课间活动的安全管理。师生全员参加,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达到全员健身的目的。落实工作领导小组、体育指导教师、班主任的管理职责,强化活动过程的安全管理,加强安全教育,消除安全隐患,全方位贯彻“安全第一”思想,以确保大课间活动的安全、有序开展。
(二)安全职责
1、大课间活动实行校长负责制。学校大课间活动由校长全面负责,科学制定大课间活动方案,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作适当的调整。了解活动情况检查活动质量,发现问题及时指导解决。
2、班主任要教育和鼓励全班学生积极参与大课间活动,同时加强学生大课间活动的安全教育,增强学生安全意识和安全自护能力。班主任要跟班参加活动,及时检查、了解、监督、管理本班大课间活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证大课间活动质量,同时负责活动安全工作。
3、体育老师具体负责大课间活动的组织和实施,协助班主任工作,确保学生活动的安全。进行体育卫生安全教育,严明进行体育活动的纪律,教给学生正确防护伤害的办法。
4、学校备好常规药品和器具,做好处理突发伤害事件的准备。
5、体育器材管理员要注重对器材的管理和检查,消除安全隐患。
(三)活动安全注意事项
1、坚持穿运动鞋参加活动,衣着宽松,尽可能穿运动服装,不能装、带各类坚硬、锋利的物品进入运动场地。
2、按照《长发中心小学紧急疏散方案》,各行其道,班主任带领本班学生紧张快速、有序地到达活动场地。
3、在指定位置进行规定项目活动,不能擅自进行其他项目活动,更不能乱窜乱跑。
4、提醒学生要根据自己身体情况开展活动,如有身体不适或受伤应立即告知老师。
5、活动时,同学问要互相协作谦让,互相帮助,共同做好安全保护工作,不能互相吵闹、争执甚至打架。
6、大课问活动施行常态管理,体育教师和班主任要把运动安全知识作为平时重要教育内容。
(四)突发性伤害事件处理办法
1、活动锻炼中,凡出现受伤情况,在场教师必须第一时间对伤者进行保护并通知学校,及时向分管校长汇报,送医院观察治疗或打120急救。
2、及时通知家长或监护人,妥善做好沟通、安慰工作。
3、保护现场,了解事故发生经过,调查事故原因,作好有关记录并保护现场,采集有关证据,以利于对事故做到事实清楚,责任明确。
4、重大的伤害事故要及时上报市教育局。
(五)本安全应急预案从2014年10月开始执行。
C.建立大课间活动管理制度
在大课间活动中,为保证学生安全,杜绝意外事故发生,特制订如下安全管理制度:
一、教师
1、加强责任感,课前做好充分准备,对场地器材,运动服装,认真检查,充分估计到容易发生的问题,制定预防措施。场地器材如有损坏必须及时修理。
2、加强组织纪律教育。教育学生要按照教师布置内容,有组织有秩序地活动,不能各行其事。
3、培养骨干,使他们预先了解教学内容,动作要领,保护方法。在上课时、协助教师维持好课堂纪律,在分组练习时负责安全保护工作。
4、教会学生自我保护的方法。如不慎跌倒,在倒地前的瞬间降低重心,勿使后脑着地;由高处跳下时先屈膝,前脚掌先触地,减少震动。
5、经常向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让学生重视安全工作,克服麻痹大意思想,减少事故的发生。经常向学生进行文明礼貌 教育。在竞赛中制止粗野的犯规动作,发扬“宁失一球,不伤战友”的优良作风。
6、在进行体育活动之前,教师必须向学生讲清有关活动的注意点,让学生明白,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
7、讲清各种器材的使用规则,可能出现的不规范操作所引起的危险与不良后果等。
8、建立伤害事故登记制度。对发生的伤害事故及时登记,认真分析原因,从中吸取教训,目的是为了不再发生类似事故。
9、教师要及时对体育器材、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报告总务处或主管领导。
二、学生
1、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时,必须严格按照教师的要求做,对个别操作要领不清的可以向教师发问。
2、学生的有关体育项目必须在与该体育活动相对后的场地内进行,不得在不宜进行该项活动的地方进行该项活动。
3、学生在观摩体育活动时,必须做到文明、有序,不得超越规定范围观看,不得进行不文明的行为。
4、学生打算进行一项非规定进行的体育项目时,必须征得有关教师的同意方能进行,需要使用体育器材时,必须向主管器材的教师提出借用要求,同意后方可使用,用后立即归还。
5、对于不按教师要求和学校规定,擅自进行某项体育活动,造成后果的,学生自负责任。
6、活动中出现特殊情况,必须及时向教师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