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中学与玩的研究

体育是人的独立行为活动,学校体育主要用体育课来表现,小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可以在任何地方尽情游戏,运动,竞赛,兴趣能够在课中充分的展示,兴趣也能在这得到提高。而学生兴趣的提高在课中的表现形式为“学”与“

一、分析现象以及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在体育教学中大多依照书本知识点,按部就班的进行教学,对于小学生好动爱玩的天性,想要达到很好的效果比较困难。传统教学片面强调了身体锻炼,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全面培养和教育;传统教学模式影响了教师的创造性,使课堂形式单调、枯燥,同时也把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无情的限制住,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学形式枯燥呆板,现行的学校体育更多地把体育课视为传授有关身体运动的过程,过分强调教学过程的规范化而忽视学生体育兴趣和习惯的养成,因而造成体育教学日益枯燥呆板,教与学双方兴趣低落。体育教材体系和内容脱离实际。传统的体育知识、技能和能力体系始终占据体育课程的核心地位,与社会的发展不相适应。学校体育课所学的东西学生毕业后用不上,生活需要的东西学生在课堂上又学不到。评估模式单一陈旧,旧的学校体育采用竞技运动的评价标准,它抹杀了受教育的先天差异和后天努力。 二、教学中玩与学关系处理的误区 1、重学轻玩。只注重了基础知识、技术、技能的学习,考虑更多的是如何教学生学习,忽视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对所学内容的自主运用与实践,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机械地按教师的要求和方法去学习,缺乏自主性、趣味性、创造性,很难体验到所学给自己带来的乐趣和用处。那种过于系统的技术教学和过于专业的、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技术细节,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影响了个性的张扬和创造性地发展,也影响了学生对其所爱好的运动项目技术技能的掌握。 2、重玩轻学。由于受“快乐体育”和“成功体育”等教学思想的影响,现在有的体育课对教师的主导作用简单否定,只求学生玩得开心。学生开心了,似乎体育课也就成功了,学生的兴趣也提高了,学生的心理也健康了。这种观念是片面的。小学生(特别是小学低段)的体育技能还处在一个非常基础的、有限的层面上,给他一个球,只知道拍,不知道还能干什么,不会用来做游戏、比赛,或只能进行简单的游戏、比赛,缺乏变化、创新。久而久之,机械的运动必然导致学生兴趣的下降,运动参与目标的实现也成为一句空话。 3、玩与学安排无序,较随意,缺乏逻辑性。 我国体育教育专家毛振明博士在《体育教学科学化探索》一书中指出,体育教学内容的逻辑性是体育教学科学化的中心,但有些教师凭自己主观意志安排学生玩与学的时间、顺序和比例,或流于传统形式,或追求新异时尚,无视教育规律,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规律,偏离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4、学与玩相分离,没有必然的联系。 教师消极地为应付完成课堂40分钟时间,或积极地为追求创新,活跃课堂氛围,生拉硬扯地将学的内容和玩的内容拼凑在一起,盲目性较大。现在许多教师热衷于用游戏、舞蹈、健美操等代替专项准备活动,但这种玩的形式不一定都能为所学内容服务,真正起到准备活动应有的作用。 5、学与玩只简单划上了等号,形式单一,缺乏创新。 教师没有对学过的内容及时更新、升级,学生只是反复操练,身顺心违地在“玩”。有些教师教会了学生一些游戏后,便一劳永逸,在以后的活动中要求学生也以同样的方法进行,长此以往,再好的游戏也会令学生厌倦。许多高年级学生一听到“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便会说:“那是小孩子玩玩的”。对他而言,他学会的这种游戏已毫无吸引力。这种学与玩之间简单的等号,是教育低水平的重复,与学生身心的发展格格不入。 三、教学中玩与学关系处理的策略 坚持“健康第一”思想,让学生更健康地学与玩。 体育课中的学与玩不能违背科学规律,既要遵循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的规律,又要遵循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和动作技能形成的科学规律,不能只为追求课堂氛围的活跃,学生浓厚的兴趣或其他的目的而违反“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现在在许多地方开展的公开课、展示课,虽然最后的教学效果确实多不错,但有些教师课前反复操练的过程却值得商榷。 四、落实一个好的载体,让学生更形象地学与玩 教师要用新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手段,教学设计思路去赋予传统的身体练习内容一个新的载体。小学生的兴趣偏重于游戏类项目,教师可充分利用一些游戏,将学生的学与玩融合在其中,以玩引学,以学导玩,玩学互动。如在教学武术基本功手型、步型时,先用游戏“石头、剪刀、布”导入,通过学习新的动作方法:石头——并步抱拳,剪刀——弓步抱拳,布——马步抱拳,引出武术的手步型学习,在玩的过程中学习新知,并进一步让学生在步型不变的前提下,做不同的手型变换(拳、掌、勾手等),玩学互动,学生学得积极,玩得也非常愉快。 五、留出一点活动时间,让学生学后有玩的机会 《标准》强调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学习了一个新的内容后,需要去体验所学,实践所学,才有可能做到学以致用,“玩”就是一种很好的形式。再留一点学习时间,让学生玩后有思考的体验。 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对所学内容的体现,往往是不一样的。可能有的表现得很好,有的丢三拉四,有的甚至相去甚远,用非所学。所以在玩后,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分析小结,再思考,再学习。如:学生学习了一些新的游戏,在玩的过程中,有些因没有掌握要领而导致失败;有些因没有遵守规则而遭到非议,有些因难以自控而处于混乱等等。经过再学习,再认识后,这些问题往往能得到较好的解决。 六、改进学玩竞赛形式,让每个学生能体会到学与玩的乐趣 传统的竞赛方式,无论是个体间还是团体间进行的,最终将比出第一名,第二名,直到最后一名,至少有一半的学生都以失败的形式告终,其心情是不言而喻的。儿童可能会很快忘记这种感受,但经常性的比较容量产生心理定型。据调查,学生运动参与兴趣减低的原因中,一味地做基本动作,不让参加比赛的占20%,因为在大家面前做的占25%,感到与做得好的有差距占20%,说明许多学生一方面渴望参加比赛,另一方面又害怕做得不好。这就需要教师改进学与玩的形式和方法,使学生在成功中品味欢乐,在“心态平衡发展”中产生强烈的追求和爱好。 七、不断提高学玩技术含量,让学生实现可持续地学与玩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教师应对学与玩的内容、形式、手段不断创新,不断提高,使之适应学生身心的相应发展。在小学体育课中,引入悦耳动听节奏鲜明的音乐史一个非常有益的教学手段,利用音乐来创设教学情景活跃课堂气氛优化教学效果。既可以调动学生激情,提高学习兴趣。又发展了学生的节奏感与韵律感,协调了学生的身心。 八 结束语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在游戏中他们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锻炼自己的身体素质。要将学生的“学”“玩”有机结合起来,让他们在快乐的课堂中得到锻炼,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教学过程中应该逐渐从重“教、练”向重“学、玩”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