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让生命更美好
——优秀体育教研组事迹材料
沐浴晨光,我们邀您伫足清原实小,倾听鲜花吐蕊,生命拔节,与1440余名师生一同欢跃,让心灵一起飞翔——在这历经60年风雨岁月的教育梦工厂。
学校坚持“用经典文化浸润心灵,以特色实践历练品格,让快乐学习相伴生命成长”的体育艺术发展理念,形成了“艺术教育、实践教育、经典育人、生命课堂”的办学特色,推行“阳光体育、武动校园”多维度课间操模式。 “第一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省大课间评比活动一等奖”、 “辽宁省文明单位”、 “教育科研先进集体”等一项项殊荣让我们倍感关怀的动力与责任的神圣。 下面我将从学校管理与政策落实、教研组建设与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训练与竞赛、科学研究四个方面对我校体育工作进行介绍。
一、睿智规范的科学管理
多年来学校领导始终高度重视学校体育教育教学工作,成立了体育工作领导小组,校长鞠艳鹏任组长,副校长代树春任副组长,体育教研组组长孟翔宇负责学校体育工作的具体落实,组员有体育教师四名及全校班主任。与此同时,我校高度重视国家、省市对于体育工作的各项政策的落实,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央七号文件》与《国办发53号文件》、《一小时体育活动》、《体育质量提升工程》,让学生在享受阳光、运动的同时也收获了健康,增强了体质。学校严格执行《训练补助标准》,让体育教师享受到为师者的一份汗水,一份尊重。2011新修订《体育健康课程标准》每位教师人手一册,教师已经做到了严格执行,灵活运用。学校根据相关规定,全校六个年级均开齐规定课时,每周两节体活课。学校的高度重视与科学管理,政策法规的有效学习与严格落实,促成了我校体育工作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二、和谐儒雅的体育教研氛围
我校体育教研组共有有6名教师,其中有2名高级教师。全组人员师德形象好,教研风气浓。孟翔宇作为体育组组长,富有创新精神;于元德作为青年教师的楷模,被评为国家级骨干教师;曾凡佳是省优秀教师;年轻教师孟翔宇、石佳楠、孙月工作积极认真,在教学方面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体育组五位教师对自己学历提升要求严格,凡是没有大学本科毕业的都已经在进修,每位教师都能够在学期初制定详实而周密的培训制度和学期训练计划。“健康是立身之本,体育是健身之道”,体育组教师立足课堂教学,尤其是校本课程《阳光体育 “武”动校园》的编排撰写与实施,使校本课程真正成为辅助于体育课程,彰显学校体育教学的特色。
体育组每名教师都有完备的教学计划,重视组内教研活动,坚持每周一次。 “一分付出,一分收获”,正是因为体育组教师的全心全意的付出才会取得到丰硕的成果。于元德、孙月两位教师参加“辽宁省体育教师基本功大赛”均获得二等奖的好成绩;2008年于元德《双节棍》一课获得国家级优秀课,2011年曾凡家《篮球》一课获得省级优秀课;于元德和曾凡家均参加“体育国培计划”,光荣结业。孟翔宇2011年参见全国轮滑锦标赛,获得男子3000米第五名好成绩。
为了让体育组的工作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学校为其提供了良好的硬件设施。体育教学类资料齐全、档案管理规范严格,由孙月老师负责管理。学校有供教学、学生活动和比赛使用的200米塑胶操场和风雨操场;附属设施足球场、篮球场、乒乓球馆一应俱全,器材配备完全达到省级标准,体育器仓库管理规范到位,由孟翔宇负责,学校定期检查反馈。
三、寓教于智的体育活动
学校积极开展体育艺术“2+1”项目活动,润泽实小的体育特长活动促进艺术文化传承。我校自主开发的以中华武术为核心的校本教材,构建“竞赛、教学、活动”三位一体的阳光体育模式;以武术、国画、书法、剪纸、器乐、声乐为牵头的学校体育艺术课程建设更是方兴未艾:
学校每学期都召开运动会,以此来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日常教学中,我校严格按照国家和省市对青少年体育锻炼的相关要求,保障学生每天锻炼九十分钟,已超过一小时的标准。
实验小学的体育代表队已经成为学校一张张靓丽的名片。武术队由于元德负责训练,一招一式武动山水灵秀,闪展腾挪尽显飒爽英姿,在“2010年全国青少年武术套路比赛”中,马丰青获得第八名的好成绩;花式跳绳队由石佳楠负责训练;田径队由曾凡家负责训练,在市级、县级比赛中均取得优异成绩。为保障体育教师权益,学校严格按照2011教育厅新标准为体育教师购买服装,发放训练补助。每年按时组织《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测试工作,学生达标率为95.5%,优秀率为19.21%,已超出国家要求的标准。
四、科学研究促教师能力厚积薄发
“不会科研的教师不是好教师,没有科研的教学不是高质量的教学。”我校体育组参与研究的科研课题《关于中小学发展大课间体育活动改革与创新的实验性研究》获得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学校体育校本课程的教学形式和学习方式的研究》获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由我校体育组教师自主编写的两万余字的校本教材《阳光体育 “武”动校园》深受各级领导好评。于元德的《小学武术教学方法初探》一文获得东三省第六届中小学学校体育科学论文二等奖;曾凡家《浅谈轮滑教学对学生心理的影响》一文获得东三省中小学体育科学论文一等奖并在全国性杂志《体育教学》上发表。代树春、于元德的《运动员新教育理想的构建》荣获第一届中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论文三等奖。
给童年一片绿叶,还人生一个春天!团结合作的体育组团队,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扎实有效的体育锻炼,陶情启智的艺术教育,给实小师生拓展了一片尽情飞翔的广袤天宇。但我们深知——教育绝非一日之功,我们愿秉承“教必有方•引万道清泉成滋桃李芳天下;诲人不倦•化润物春泥勤育英才泽神州”的教育情怀一路前行,只因为我们实验人对教育那份不变的情怀——教育让生命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