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美三国学校体育的比较研究

看一看,会触动你的神经。

中日美三国学校体育的比较研究 文章来源:《平原大学学报》2006年 第1期 作者:李冰 姜军 标签: 分类: 体育教育教学 随着中国加入WTO 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信息时代的来临,各国之间的交流和学习也越来越频繁,而体育教学当然也包括其中。学校体育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重点,在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中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因此,笔者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对中、日、美三个国家学校体育发展进行比较分析,结合我国的国情和实际情况,希望从中找到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方法。 一、教学思想的比较 各个国家普遍重视学校体育的根本作用,即增强学生的体质,增进学生健康,掌握一定技能;学校体育功能呈多元化,并充分发挥多种效益。由于社会制度以及理论来源的不同,各国家在学校体育思想方面存在着许多不同。美国、日本虽然具有不同的民族性,但在体育教学指导思想上具有共同特征,即要充分挖掘个体价值,让每个个体服务于社会。美国、日本一直注重学生与社会的联系,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而我国的体育教学思想中则明确体现了“三基”(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 特别强调运动技术的掌握,体育课表现严肃有余而活泼性不足,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差,不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教学还不够灵活多样,没有反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变化的要求,缺乏对现代社会发展变化的把握和对人自身需要发展变化的掌握,这些不能不说是中国体育发展的不足。中国体育教学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是采用“满堂灌”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对学生个性的发展认识不足,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没有打破传统的以传授知识技能,增强体质为主的教学体系,还有如何根据学生需要和实际进行课外的体育锻炼的指导等,这些都不符合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 二、教学目标的比较 学校体育目标是一个开放的、发展的、动态的概念体系。它随着社会和教育的发展,具有明显的社会性和时代性的特征。各国学校体育目标都有自己的特点,对选择的重点目标及对各项目标所寄予的希望也不尽相同。但共同之处是都在研究适合本国国情的教育目标。陆淳的研究认为,中、日两国学校体育目标都包含:一是使学生身体得到良好的发展;二是培养学生锻炼身体的习惯,传授锻炼的知识、技术、技能,使其终身受益;三是发挥学校的教育作用。但各有重点,日本注重体育的娱乐价值,让学生体验运动的快乐感;中国则强调对劳动所需要的身体活动能力的培养。 通过比较得出,增强体质是每个国家体育教学的共同目标,但是在共同目标的其他方面有着不同的要求。美国是典型的地方分权制国家,全国没有统一的目标,从各个洲的情况来看,体育教学目标大致归纳为:通过体育促进学生在身体、认识、社会和情感四个方面的发展,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使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日本是最早提出终身体育思想的国家之一,20 世纪70 年代就确立了学校体育为终身体育打基础的目标,日本在战后对体育的认识从“身体的教育”转向了“以运动为基础的教育”,强调学生的多方面发展,在愉快从事基本运动的同时,掌握相应的技能,提高体力;在培养协作和公正态度的同时,培养注意安全、健康和善始善终的态度。近20 年来,随着我国学校体育改革的逐步深入与终身体育思想的普及,广大学校在重视学校体育设施建设价值的同时,开始重视追求学校体育的长远效益,即要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各国体育教学都在寻求统一性与灵活性的有机平衡,但价值取向有所不同。一方面,以美为代表的具有高度灵活性的体育教学开始寻求不同程度的全国统一性。80 年代后期,美国公众要求政府加强对教育的领导作用,建立全国性教育标准。在这一背景下,1995 年美国推出了全国体育标准。美国最佳体适能教育计划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这种“全国性课程”的思想。另一方面,以中国和日本为代表的高度统一的体育教学则迫切需要一定程度的灵活性。日本的学习指导纲要为全国统一性质,被认为具有划一性和僵硬性特征,1989 年修订的纲要扩大了学校的自主权和学生的选择权,使得体育教学具有了相当的灵活性。我国的体育教学具有高度的统一性,如今则迫切需要一定程度的灵活性。 三、教学大纲的比较 战后,日本确立了民本主义体育,摒弃了军国主义体育。体育也从身体的教育( Physical Educa2tion) 转向以运动为基础的教育( Education Based onPhysical Activities) ,其体育课程改革的目的也发生了根本性转变。1978 年,公布了高中教学大纲,学校体育进入了生涯体育时期。到了1989 年重新修订大纲时,把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作为首要问题提了出来,对终身体育提出了自我运动的积极态度和培养能力,对提高体力提出了“自我身心锻炼”,对理解安全健康提出了“自主的健康生活和态度”。 唐宏贵等比较研究表明:中国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在指导思想上,由重视国家和社会对学生的要求,逐步转变到重视学生的个体需要,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中国体育教学大纲的转变,既反映出改革开放以来学校体育与国际接轨,也反映出人们价值观念的多元,以及对学校和教师教学自主权的认可。 各国体育教学大纲都在寻求课题的统一性和灵活性的有机平衡,但价值取向有所不同。张建华等研究认为,以美国为代表的具有高度灵活性体育教学开始寻求不同程度的全国统一性;以日本和中国为代表的高度统一性的体育教学也开始扩大学校的自主权和学生的选择权,使得体育教学具有了相当的灵活性。这种价值取向的不同与各国的教育制度、教育思想和文化传统有密切关系。 各国大纲教材内容在具有一定“统一性”的同时,都有一定的“选择性”和“弹性”。美国教材大纲具有较大的“选择性”;日本则表现为小学教材“统一性”,中学教材“选择性”加大,以致实行选择性为基础的教学。我国在2000 年新大纲教材的“弹性”和“选择性”方面, 其必修内容初中阶段只占到50 % ,高中阶段40 % ,选修内容初中阶段却占50 %,高中阶段占60 %。各国在教材选择性和弹性上的差别,主要源于各国教学指导思想的不同,同时也受各国体育教学实际状况是否平衡等因素的影响。 四、教学内容的比较 注重体育教学对身体健康的促进作用是各国在选用体育教学内容时考虑的首要因素,为了使学生充分认识体育锻炼对增进健康的重要性,各国都相当重视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教学,以提高他们对体育与健康的理性认识,形成积极的体育态度。 各国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不同程度地反映了终身体育目标的要求,不同程度地关注学生终身体育能力、态度和习惯的养成。因此,各国体育教学内容日渐融入大量的具有终身体育性质的项目。美国在70 年代就将射击、保龄球、羽毛球、高尔夫球和网球等作为终身运动引入学校体育,80 年代又引入徒步越野、慢跑、有氧舞蹈和划船等内容。各国在教学中融入了体现民族传统性和本国重点项目的内容来讲授,如日本的柔道、剑道、空手道;中国的武术、太极拳等;美国的橄榄球、篮球等。这种方法有利于继承和发扬本国的传统体育项目,体现民族特点,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由于世界体育文化的融合和发展,一些主要内容是共同的,与本国传统的体育内容可以兼容并包。 五、教学评价的比较 张勇等研究指出,各国在确立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评价的标准时,都注意与本国的学校体育制度相结合,如美国与《最佳体适能计划》相结合;中国与《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相结合等。日本在评价内容体系上,采用“4 方面”、“3 等级”标准评价体系。4 个方面包括:关心、意欲、态度;思考、判断;技能、表现;知识、理解。3 等级标准为:充分满足、大致满足和经过努力可以满足。在评价方法上,采用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以及进步度评价和达成度评价等。美国的最佳体适能教育计划的评价体系中,学习评价的首要意义是为学生提供有关学习和成绩的关键信息,通过评价进行教学。通过自我评价、同伴评价,以及明确个人的责任和目标设定去评价某种技能的学习,能够教会学生怎样去学习,有能力达到身体锻炼的最佳目标,并知道如何积极地进行身体锻炼,安全、愉快地享受生活。而我国长期以来都把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和技术作为体育学习评价的主要内容,而忽略了体育意识、体育态度、合作精神等情感和社会性发展这类非体力因素的评价。为了使体育学习评价更加全面,就应把体现情感学习目标的有关内容纳入体育学习评价之中,改变以往体育学习评价内容单一,忽略情感学习目标的现象。我国的评价通常是由教师独立完成的,学生基本上不参与评价的过程。这样,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缺少主体性的认识,对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与所取得的进步缺乏了解,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学生终身体育习惯与能力的培养。因此,体育学习评价方法的改革应重视学生参与到评价的过程中,使教师评价、同伴评价和自我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 国际体育教学评价趋势是:教学评价由单一性的终结评价向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向发展,强调过程性评价。体育教学评价强调个体评价,淡化一般标准评价。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考核和评定标准,应考虑个体差异,突出学生努力程度,进步幅度等因素,采用相对评定标准和绝对评定标准相结合。以个人的进步度来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将成为体育教学评价的重点。评价内容趋于多元化,包括认知、技术技能和情感(或社会性) 三方面内容,而不是单一的技能考评或健康测试,情感态度的评价受到普遍重视。 六、结论与建议 (1) 学校体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三维”(生理、心理、社会适应) 健康观。 (2) 学校体育在教学大纲、教材上要允许各地区根据不同情况有一定的自主权,注意协调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之间的关系,促进学校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3) 教材的安排必须适当增加娱乐性,选择具有较高锻炼价值和学生喜欢的内容,突出特色,尽可能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角度考虑。教材难度要适中,易掌握、易开展,最好能延续到学生参加工作、进入社会,以达到近期效益与长远效益的良好结合。 (4) 教学方法既要尊重传统,但也不能被传统所约束;既要学习国内外先进经验,也要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应使每节课都做到教法新颖,突出“精讲多练”,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真正掌握到终身受益的体育锻炼方法。 (5) 教学评价要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在定量的基础上,对那些不可量化的指标,如体育意识、体育习惯和兴趣以及竞争意识等进行定性评价。充分发挥学生在教育评价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对自己和同伴的评价中,这样可以发展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国对体育学习主要进行的是终结性评价,所以实际的体育教学中,许多教师把体育学习评价的重心完全放在体育学习成绩的考核、定级这类终结性评价的形式上,对过程性评价有所忽略。要重视过程性评价,通过多种评价方法和手段,经常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生自身能力的发展进行评价,并把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