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大力推进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学校体育的重要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确认。体育发展水平是社会进步与人类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小学体育是奠基工程,有着十分突出的地位与作用。随着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改革,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也必须适应社会发展,适应教育和体育事业的发展,适应新世纪人才的新需求,因此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健康的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在新课程改革后的体育课更名为“体育与健康课”,使人们普遍认识大力开展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对于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想象力,创造力,促进学生智力开发,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良好的品质和优良的作风具有十分重要的特殊作用。社会变革与教育改革赋予体育教学改革研究历史的责任,我们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体育教学工作者理应走在体育教学改革的最前列,担当开创新世纪体育改革新局面的重任。因此,我认为应从以下方面进行实践和研究。
一、确立素质教育的课堂新观念
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力图使每个学生都能不同程度地得到发展。体育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我们一线体育教师提出了全新要求;首先就必须有新观念,新认识,准确把握新课程理念;其次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摸索适应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在新课程标准教学实践中,由学科为中心向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根本转变,教师要在新课程的实施中完成角色,确立素质教育的课堂教育新观念;这对学校体育教学能否适应新课程标准及其关键。要促使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包括知识、能力、道德、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使学生确立终身体育的观念,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传统的体育教学过分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运动技术、技能的培养,强调的是学生的身体健康,教师的中心地位。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忽视培养学生从事体育运动的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忽视心理、社会两个领域素质的培养。通过新课程改革后的体育教学,对学生的兴趣爱好、体育习惯、体育能力以及意志品质和团结协作能力等方面进行培养,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自我锻炼,自我评价,学会科学的锻炼方法等等打好基础。
二、充分注重对新课改后的教材探讨
新课程的实施,归根结底是实施素质教育,教师在对新课改后的教材探讨中将不再被教材和大纲的条条框框所束缚,为教师的发展留有无限的空间。我们在面临新的教学观念、教学策略和学生多样化需求等方面挑战的同时,还要面临角色转变的挑战,以适应教学改革对教师的要求。科学性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将进一步改变传统的以竞技体育为中心的体系,追求生活实用性、趣味性、娱乐性、健身性、人文性、开放性和时代性,依据新课标、新教材的体系,结合田径项目及校本课程特色,通过系统设计,科学选择使之各项内容合理的衔接起来。以注重传统体育项目走向继承发展民族民间优秀体育项目与引进新型体育健身项目为目的,实现教学内容的持续性,使教材适合学生的身心特点,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新课改革后的课程标准大大拓宽了原来体育的学习领域,体育教育由单一的知识教育向全面的综合素质教育转变;由学校体育向终身体育转变;由重知识、技能、技术教育向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方面转变。
三、注重进行课堂教学研究
教学研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体育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处于新世纪的体育教师,既是体育教学的实践者,也是新课程改革的探索者。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等方面着手,研究改进体育与健康学科教学的策略和模式,在不断总结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探索出一条适应当今体育与健康学科教学的基本规律和模式。让学生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个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些课堂教学理念是指导我们搞好课堂教学的根本保证。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才能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才能使课堂教学沿着新课程改革的新观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轨道不断前进。
四、注重课堂教学的创新
课堂教学的创新,在我教学的情况来说,主要以立足于“教中玩”“玩中学”“学中创” 的方式,让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创,通过体育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课堂上反复“动”起来,动出花样,动出艺术,在“教中玩”的情境下注重情趣,注重艺术,使他们在“动”中得到锻炼的价值,在“创”中享受成功的乐趣,并不断的完善自我。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的主体性,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充分体现教学的层次性,对不同个性,兴趣爱好,认识能力,发展水平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要求和方法,营造快乐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在增强体质的同时,体验到体育与健康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满足,在充分体现集体主义精神中培养竞争意识,在促进个性发展的同时培养创造能力。从而体现出学校体育的多功能特征。
总之,新课程改革后的体育课堂,教师要解放思想,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健康发展为第一的体育教学基础上,转变体育教学观,大胆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出适应现代化社会的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