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

一、深刻认识加强小学生体育、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意义。 2007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5月国务院召开了《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电视电话会议》。这是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出发,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做出的重大决策,意义深远。广大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准,是国家综合国力的基础。青少年时期是身心健康和各项身体素质发展的关键时期,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水平不仅关系个人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而且关系整个民族健康素质,关系我国人才培养的质量。体育锻炼和体育运动,是加强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磨练坚强意志、培养良好品德的重要途径,是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方式。广泛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对于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都具有重要意义,对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智力发育、审美素养的形成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各校要深刻认识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战略意义,把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作为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重要举措,作为喜迎奥运、构建和谐的重要活动,认真学习《意见》,从提高民族素质和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的高度,把阳光体育运动当作一件大事来抓,认真组织,广泛分发动,形成人人参与体育锻炼的良好风气。 二、扎实开好体育课,全面提升小学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学生阳光体育运动要以规范体育课教学为突破口。各小学首先要严格执行国颁课程标准开齐体育课,开足体育课时(1-2年级4课时/周,3-6年级3课时/周),不得以任何理由消减、挤占体育课时。其次,中心小学要配齐体育教师,充分发挥好体育教师的作用,扎实上好每节体育课。村小要结合学校实际,认真备讲,并将体育课开设情况在质量要求、考核考评等方面,与其他课程同等对待,摒弃将体育课作为“副课”的思想和作法,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第三,体育课教学要根据“新课标”要求和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紧密结合学校实际,合理科学设置教学内容,如登山、长跑、健身游戏等等,以弥补体育设施设备不足的缺陷,充分利用身边可用资源开展体育教学,增强体育课程内容的选择性和多样性,增强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又切合实际的、行之有效的体育课程体系,真正提升小学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三、认真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 从现在起,全镇小学生全面实行大课间体育活动(上午课间操统一向后延长10分钟,改为30分钟),认真组织学生做好广播操、集体舞等,开展集体体育活动。每天组织学生做眼保健操,控制近距离用眼时间,重视并及时纠正不正确的阅读、写字姿势。寄宿制学校要每天出早操。每天下午课后,因地制宜,组织学生至少一小时的集体体育锻炼,广泛开展篮球、乒乓球、羽毛球及健身操、校园集体舞、跳绳、跳方、跳皮筋、踢毽子、掷沙包、拔河、斗鸡、逮羊等为主要内容的课外体育活动,并将课外体育活动与学校传统体育项目开展紧密结合,列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排入课表,安排体育教师进行辅导,制订学生每天一小时阳光体育锻炼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并抓好落实。各小学要创造条件,有计划地向学生提供体育器材、开放体育场地和设施,保证活动的有序开展。对参与课外体育活动辅导的体育教师要承认其劳动付出,合理计算工作量并纳入年度工作考核,以提高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同时,各校要有针对性地指导和支持残疾青少年学生的体育锻炼活动。 四、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不断推动群众性学生体育活动的开展。 各小学每年必须举办一次综合性或专项性的学生运动会,并因地制宜,适时召开春、秋、冬季单项运动会,结合实际经常开展以班级为单位的学生体育运动和竞赛,做到人人积极参与,班班有体育活动,校校有体育特色,使每个学生在学校期间都能掌握两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积极举办丰富多彩的“阳光体育”竞赛活动,营造“阳光体育、健身第一”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增强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和荣誉感。鼓励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强身健体,发展特长。各村小要紧密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地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体育活动或各种体育健身游戏,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锻炼。今后,各校都要结合实际和季节特点,认真组织师生扎实开展好“阳光体育长跑活动”,并将其作为学校体育的一项重要活动内容,认真安排,长期举行,以此磨练学生意志品质,培养集体主义情感,提升小学生耐力素质,促进阳光体育运动的深入开展和特色校园体育文化的形成。 今年秋季镇中心小学将举办全镇小学生运动会,比赛项目有:短、中跑,接力跑,掷实心球,跳远,乒乓球,羽毛球等。另外,各校要有群体性自定体育表演项目(不少于10人),各校要根据实际提早准备,选拔队员,开展训练,保证完小不漏项目、初小不漏学校,确保活动高质量有序进行,并为县上举办的迎奥运中小学球类运动会选拔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