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新实验中学 大课间活动设计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精神,秉承“健康第一”的理念,坚持“审美悦心、发展个性”的宗旨,切实落实“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要求,引导学生走出教室,走进操场,主动积极参与体育、艺术活动,培养道德情操,增强体质健康。 二、活动目标 1、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通过大课间体育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形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确保“健康第一”理念落到实处。 2、切实增强学生的体质 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享受体育,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潜能。切实增强学生的体质,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构建师生和谐关系 通过大课间体育活动,促进师生间、生生间的和谐关系,提高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和交往能力。 4、促进体育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以大课间为辐射点,改变单一的课间操活动模式,丰富大课间活动的内容,充分发挥学生和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创新大课间活动的形式和方法,与学校艺术活动相结合,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审美素养,促进体育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5、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通过大课间体育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培养良好的班风、学风,营造积极向上的校风。 三、实施原则 1、科学性原则 活动内容既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理变化规律,又要针对不同学生身体素质发展不均衡的情况,选择适当的运动项目;科学地安排活动内容及运动负荷,做到大密度、小强度。 2、全面性原则 大课间体育活动要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工作结合,使学生人人参与,乐于参与,坚持寓教育性、健身性、趣味性于活动之中。 3、实效性原则 大课间活动的目的就是增强学生体质,在开展大课间活动时,要充分利用好现有的体育器材,并结合实际,因地制宜,集思广益,为学生提供锻炼的条件。同时,把体育和健康教育结合起来,把休闲与锻炼结合起来,把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结合起来,使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从而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4、特色性原则 大课间活动的开展既要符合标准,又要形成学校特色。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创编出符合学校自身特点的大课间活动内容,注重大课间活动的整体效果。 5、艺术性原则 大课间活动要体现体育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大课间活动作为体育教育活动的一种,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遵循体育与艺术的结合,学生在欢快优美的乐曲声中,自由、愉快地进行身心活动,从而达到体育与艺术的相互渗透,使活动既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又增加美感,陶冶情操。 6、适度性原则 掌控学生的运动量,指导学生适度进行体育活动,并组织做好放松活动。避免由于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弱、活动时间相对较长、超负荷运动等原因,而带来影响下一节文化课教学效果的现象发生。 7、安全性原则 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既要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去,又要加强安全管理,制定出必要的安全制度和措施,避免任何人身伤害事故的发生。 四、组织领导机构 1、大课间活动领导小组 组 长:潘先根 副组长:陈善均、曹兵、代世良 2、大课间活动工作小组 (1)项目开发组: 组 长:曹兵 组 员:朱鹏、体育组教师、音乐教师、班主任 (2)活动指导与教练组: 组 长:陈剑 组 员:体育组教师、音乐教师 (3)活动督查组: 组 长:代世良 组 员:邵革蓉、梁山、陶占东、年级组长、校团委、学生会 五、场地班级人数 1、学校现有紫荆、新北两个校区,其中紫荆校区300米环形运动场一个,新北校区400米环形运动场一个。 2、全校共有48个教学班,其中紫荆校区35个教学班,新北校区13个教学班。 3、全校共有学生2072人,其中紫荆校区1579人,新北校区493人。 六、实施措施 (一)建立保障体系统,确保大间活动有序开展 1、时间保障: 大课间活动为每天上午9:20—10:00,任何老师不得挤占大课间活动时间,雨天及重度雾霾等不宜室外活动的改在室内进行。 2、制度保障: 为使大课间活动有章有序,杜绝活动开展随意性,大课间活动必须在指定区域内进行,班主任和副班主任老师负责班级的活动组织,年级的体育教师负责技术支持。 3、人力、物力保障: 全体教师参与大课间活动,值周体育教师具体负责整个活动的组织、调度,德育处负责考勤,大课间活动器材由学校器材室统一提供,部分较简单体育用品有学生自备(如跳绳)。 4、安全保障: 安全办公室制定课间操活动预案,班主任老师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活动要分年级分班划定活动区域,学生只能在指定活动区域内活动。 (二)激励机制 大课间活动纳入班级五项评比和班主任、副班主任岗位考核,大课间活动开展情况作为期末优秀班级集体评比的重要依据。 七、活动项目及时间安排 室外: 入场集合整队(5分钟)——广播操(5分钟)——特设自编健身操(5分钟)——跑步(5分钟)——跳绳(8分钟)——太极拳(2分钟)——集合总结(2分钟)——整队退场(8分钟) 室内: 整理教室(5分钟)——自编韵律操(20分钟)——课间调整休息(15分钟) 八、活动内容 1、室外项目: 广播体操、健身操、跑步、跳绳、太极拳多种形式组合活动。 2、室内项目: 自编韵律操。 九、活动组织 1、组织分工 德育处:负责统筹安排,组织评价。 体育组:负责简易健身操内容的开发和所有运动的技术指导。在开学一个月内确保初一、高一学生学会广播体操、太极拳、健身操。 年级组长:协调各班的场地划分,配合德育处对各班级进行监督检查。 团委、学生会:配合德育处作好评价工作。 班主任:班级活动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好本班的活动,监督本班学生在活动中的纪律及安全。 副班主任、任课教师:分配到班,协助组织,参与活动。 2、组织要求: (1)各班级必须严格按照事先安排的场地进行活动,不得擅自改变地点。 (2)各班级严格按照时间要求和音乐开展活动,不得延迟或拖延活动时间。 (3)各班同学都应积极参加活动,学校将在每届的运动会中组织广播操、健美操、太极拳、跳绳的相关比赛。 十、活动管理 1、第二节下课后,班主任教师及时将学生按指定路线有序的带到指定地点,体育委员集合整队。凡入场曲完后未到指定地点者,一律按迟到处理。 2、活动结束后由体育委员整好队,班主任按指令把学生有序带回教室。 3、活动中德育处、学生会对各班级进行督查。 4、课间操无故缺席者一律按旷课处理。 5、体育教师值班安排: 大课间总负责:值周体育教师 活动项目 责任体育教师 课间操《青春的活力》 戴晓东 特色健身操 舒筠、邹文、钟声 跑步 陈国、成冀邻、 跳绳 全体体育教师 太极拳 邵飞 体育专项训练 陈剑、谯永明、陶占东 要求:值班体育教师负责学生整体的集合、整队,各项目责任教师按时到岗到位,负责调动自己所辖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及动作的规范,由德育处对学生的参与活动的效果进行考核评比,考核评比的结果将纳入体育教师的月考核。 十一、注意事项 各班主任在活动中应加强安全防范管理,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引导学生安全、文明、有序的参加大课间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