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石化工业学校阳光体育活动总结

本学期,学校体育工作从“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出发,牢固树立和坚持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坚持学校体育工作的特色,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扎扎实实地开展素质教育,充分发挥学生个性,深化课程改革,狠抓内涵式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实施体育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体育课程改革探索。根据学校学年工作计划,扎扎实实开展各类体育工作,不断提高学生体质体能,现将本学期体育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加强管理,促进体育工作良好发展。 1、管理到位。学校成立了由校长刘应建为组长,分管校长周川益为副组长、教务处副主任罗冬梅、总务张孝建主任、政教处张昌波主任、团委书记和体育教师共同参与的体育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落实分工。领导小组坚持学习贯彻国家有关体育方面的政策和规定,定期召开体育工作专项工作会议,研讨怎样开展好各类体育活动。学校将体育工作纳入教务处管理,配备了专职干部和管理人员。把体育列为学校正常工作内容,纳入学校的整体工作计划,每学期的德育、教学中均对体育作出相应的计划、总结,建立校园意外伤害事故的应急管理机制,制定和实施体育安全管理工作方案,明确责任人,落实责任制,学校部门之间工作协调,齐心协办地搞好学校体育工作。 2、领导重视。我校教育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对体育工作高度重视,学校成立了由校长刘应建任组长的体育工作领导小组,由副校长周川益分管体育工作,负责学校体育工作的规划、管理和督导。校长每学期听体育课不少于4节,分管副校长不少于6节。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可也负担,严格落实国家体育与健康课时规定:每周2课时的体育与健康课程。 3、监督检查。学校制定了《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工作方案》,并按照上级部门要求进行了公示,并利用公告栏和校园网等途径,每学期通报一次学生的体育活动情况。 二、以“健康第一”为指导,切实抓好体育教学工作。 体育课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学生学会体育技能、增强体质的重要手段。体育课时量的增加,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需要,是保证青少年身体健康的措施,保证体育课高中每周2节开好开足,不被挤占。认真制定教学计划、单元计划、课时计划、做好常规备课和集体教研,认真研究教学方法,努力实现体育与健康教学的整体目标。同时,严格执行体育课考勤和考核登记制度,纳入教学考核和班级考核,并将结果放入学生档案。 三、抓好“两操两活动”,提高体育工作成效 要把大课间和课外体育活动时间排进学校的作息时间表和课表,形成制度。大课间体育活动每次不少于25分钟,根据实际情况尽量做到没有体育课的当天要安排一节课外体育活动。科学安排好体育课、大课间和课外体育活动内容。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和发展要求,增加课程内容的选择,强调活动的多样性,增强学生自觉参与锻炼的意识。开发推广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深受学生喜爱的项目。根据学校条件开设具有时代特点的体育项目。把体育校本课的开发与课余训练、课外体育活动有机结合,创建本校体育特色,提高体育课、大课间和课外体育活动的质量。在保证体育活动时间的同时,学校加强体育安全教育,确保学生运动安全。 四、条件保障,提高体育教师业务水平 我校现有专职体育教师21人,达到了国家规定的要求。体育教师享受与其他教师同等的工资待遇和职务评聘。同时,我校体育教师均按学校规定参加体育专业学习和培训,全体教师都能按规定完成学年继续教育学时和学分。学校开展的军事训练、兴趣小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和各项体育活动均由体育老师组织、参加,纳入学校教学工作量。 我校两个校区均建设有田径运动场、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等体育场地。目前南校区正在进行田径运动场的改建,将建成标准化足球场一个,标准化篮球场和羽毛球场各一个。学校体育器材每学期进行采购,安排专人负责管理。学校的体育设备基本达到了上级要求,基本能满足学生体育锻炼的要求。 五、积极开展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为贯彻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我校认真做好了全校4000余名学生的体质测试工作,并妥善保管体测原始数据,严格按照要求上报测试数据,测试结果均符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同时,学校将学生体测数据进行公示,要求体育老师、班主任和家长均要签字,纳入学生的档案。测试结束后,学校还将认真分析学生测试数据,动态把握学生体质健康发展趋势,制定下一步学生体质健康发展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