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体育工程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文件精神,鼓励、引导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掀起青少年体育锻炼的良好风气,进一步增强青少年体质,让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受益,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运动的快乐。从而丰富校园生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打造和谐校园。现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拟订以下阳光体育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积极贯彻“健康第一”、“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现代健康理念,以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大力推进早操、课外锻炼为重点,蓬勃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同时加强学校体育课程建设、提高德育工作实效,促进和谐校园等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体育锻炼习惯,提高身体健康素质,不断提高广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创建和谐、高效和充满活力的校园文化。 二、组织机构 组 长:王臣清 副组长:姜士忠 组织成员:陈树栋 李响 胡懿 各班主任 三、实施原则 1.教育性原则。坚持育人为本,以此陶冶学生情操,坚定学生意志,培养学生团队精神,促进学生体育意识的形成和锻炼习惯的养成。遵循教育规律、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和不同年龄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寓教于乐,寓教于学,寓教于练。 2.全面性原则。通过改进体育教学、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活动、指导学生科学锻炼等手段,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审美素质的全面提高。主动关心身体有障碍学生的体质健康与体育锻炼。 3.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原则。在广泛开展群众性阳光体育运动的基础上,加强学院课余体育训练,努力提高学院运动水平,并促进学校体育在更高层次上普及,全面提升学校体育工作水平。 4.安全性原则。在阳光体育运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中,切实加强安全教育和管理,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健全安全预警机制和应急机制,提高自救和互救能力,避免和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5.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原则。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以校内为主阵地,同时充分发挥校外的独特功能,促进校内校外的有机结合,积极争取和社会的支持和配合,努力形成共同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合力。 四、实施目标 以“达标争优、强健体魄”为目标,促进我校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确保全体学生能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力争95%以上的学生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格等级以上。学生的耐力、力量、柔韧等体能素质明显提高。通过阳光体育运动工程的实施,使全校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逐步形成热爱体育、崇尚运动、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和珍视健康、重视体育的浓厚氛围。 五、实施措施 1.以体育课教学为基本平台,不断完善体育课程设置,增加体育课程内容的选择性,强调活动的多样性,创新活动形式,增强学生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引导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理念。 2.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把课外体育活动纳入日常工作计划,精心安排并形成制度,扩展学校体育活动的内容,做到“人人参与课外体育活动、月月有校内体育比赛”,使学生在系统地锻炼中增强体质,掌握2项以上科学健身的方法,并养成良好的体育健身习惯。各系根据学院的要求组织学生参加早操和课外体育活动,使每名大学生每周至少要参加两次课外体育锻炼。学校团委积极组织成立有助于学生提高体育技能的各类体育协会、社团,体育学院根据体育竞赛计划组建院级代表队(鼓励各运动社团、组织有运动资质的学生进行专业学习训练),组织有运动天赋和体育特长的学生坚持系统训练,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形成学校特色,保持在自治区高等院校的体育优势。课外体育活动场所要经常安排体育教师或体育专业的学生进行辅导,免费对学生开放体育场馆和借用体育器材。 3.积极举办多层次多形式的体育竞赛活动。学院每年举办一届大型田径运动会、多种类型的单项比赛、趣味项目比赛等,根据学院的体育竞赛计划举办对应项目选拔赛和本院的传统项目的比赛,改革学校体育竞赛的传统模式,创编群体性竞赛项目,突出健身、娱乐功能,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4.充分发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导向作用。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与贯彻《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相结合。全面施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配备必要的测试仪器设备,严格执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相关政策规定,学院各个部门之间要密切配合,落实责任制,充分发挥其杠杆和导向作用,促使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对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格等级的学生毕业时颁发“阳光体育证章”,优秀等级的颁发“阳光体育奖章”。 5.组织体育比赛进校园活动。为了吸引广大学生积极投身到阳光体育运动中来,体育学院与外单位合作,力争每年组织优秀运动队到学院,义务开展体育表演、体育比赛、体育研讨、训练指导和联谊活动,或担任体育健身指导员,传授体育知识,宣传体育文化,弘扬体育精神,增强体育的吸引力,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推动学校体育活动蓬勃开展。 6.切实保证师资队伍的数量和质量。按照开设体育课和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需要,通过公开招聘等有效措施,逐步妥善解决体育师资缺额问题。 7.不断加大经费投入。学院体育专项经费要纳入年度预算予以保障,并且做到随着教育经费的增长同步增长。学院公用经费按一定比例专项用于学校体育工作。加强学院体育场馆建设和器材配备,进一步完善活动设施,为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要强化场地器材设施设备管理,制定相应的使用维修与管理制度,定期进行维修与安全检查,提高场地器材设施设备的使用效益。同时,要积极利用现有条件,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改善活动设施。 8.大力宣传,营造氛围。充分利用校内的广播、网络、黑板报、橱窗及班会等形式,大力宣传阳光体育运动,宣传和普及科学的教育观、成才观、健康观,形成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社会氛围。通过宣传,让全院教师、学生充分认识这项活动的重要意义。充分利用校内大型体育活动这一重要载体,广泛宣传阳光体育运动的进展情况和实施成果,营造有利于学生体育活动开展、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氛围。 9.完善制度,保证安全。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保证阳光体育运动健康有序地进行。对体育设施要定期进行维护,制订切实有效的安全预案。防止体育锻炼中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建议学生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和医疗保险,为学院处理好意外伤害事件提供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