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的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学校切实加强学校的体育卫生工作,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文件精神,按照体育卫生工作条例开展工作,结合学校的实际广泛深入地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进一步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提高学生身体和心理素质,加强体育卫生工作管理,切实推动全乡各小学体育卫生持续健康发展,进一步推进校园体育卫生文化建设。
二、工作目标:
1、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并形成健康意识和终身体育观,确保“阳光体育”、“健康第一”的思想落到实处。
2、让学生有选择地参与、学习、享受体育,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发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锻炼的潜能。
3、坚持上好学校的课间操,优化课间操的时间、空间、形式、内容和结构,是学生乐于参加,主动掌握体育锻炼的方法并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
4、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逐步壮大稳定体育教师队伍。
5、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积极向上的学风,培养出更多的“合格+特长”的优秀学生。
三、主要任务:
1、认真落实学校体育卫生课程计划。做到有计划、有课时方案、有日常的体育卫生活动安排,并坚持深入开展体育教研活动,保证每周体育课质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形成技能、终身锻炼的体育意识。
2、认真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按照上级要求做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锻炼测试工作,合理使用测试器材,及时准确地上报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数据。
3、加强健康教育,培养良好习惯,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要将公共卫生安全教育贯穿于日常教育中,加强健康行为养成教育,逐步使学生人人形成健康卫生习惯。
4、保证大课间、眼保操的时间和质量,落实活动时间,保证全员参与,要有专人组织。夏季大课间开展广播操、花样跳皮筋、跳绳、广场舞等活动;冬季开展长跑、踢毽子等活动,不断增强活动的效益型、系统性、连续性和欣赏性。
5、积极开展体育队,特长生的课外小组活动,体育教师牵头负责组建,班主任教师负责管理,健全组织,落实训练项目,保证训练的质量。
6、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全面落实“体育、艺术2+1项目”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的落实,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全乡小学生“六·一”体育运动会,举办体育文化艺术节活动,给每个学生搭建训练展示的平台。
四、保证措施:
1、保证时间。
首先体育、健康课程计划,体育活动课要体现在课表中,落实在行动中,任何人不得挤占大课间、阳光体育活动时间,做到雷打不动。
2、加强领导。
学校要将体育卫生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做到有组织、有检查、有考核。中心校设有一名副校级领导专门负责此项工作的落实,下设体育卫生办公室,做好宏观调控和随机督查工作。
3、营造氛围。
认真理解“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的现代健康理念,使广大师生深刻体会到:拥有健康才能拥有明天,热爱锻炼,就是热爱生命。注入快乐体育的全新理念,确立合作、竞争、快乐、主动、健康的体育观,营造我参与、我健康、我快乐的氛围。
五、注意事项:
1、加强安全教育管理,班主任必须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引导学生安全有序的参加活动。
2、体育教师要了解每名学生的身体状况,做到训练项目、训练强度要因人而宜,要定期检查体育训练器材,每次都要提前检查比赛场地,消除学生体育训练安全隐患。
六、主要活动安排:
二月份:
1、认真制定好本学期各年级段体育教学计划。
2、互相交流体育课的教学内容方法。
3、清点体育器材室器材。
三月份:
1、组织指导大课间活动。
2、组织队列开展体育训练队活动。
3、组织跳绳训练队开始训练。
四月份:
1、组织开展体育队训练项目评比活动。
2、启动学生体质健康测试。
3、营造校园文化建设氛围,完善校园文化建设。
五月份:
1、组织进行国家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工作;
2、进行我校《国家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的统计与 分析工作。
3、 开展全乡庆 “六一” 体育运动、趣味运动会活动。
六月份:
1、做好各种资料归档工作;
2、认真做好本学期学校体育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