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的体育课
翁源县官渡中学 陈冠坚
2015年5月
把体育教学中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就是新课程课堂教学提倡的改革,使学生从情感上、行动上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健康发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地位,使学生得到充分的锻炼。那么,教师得重新改变以往的理念,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什么是主动?有些教师认为这种主动就是学生想学什么就教什么。这样一来就偏离了新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其实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是相等的,我认为我们学生的主动性关键就取决于教师的引导。如何能让学生成为主动学习呢?
一、理解学生、鼓励学生,让学生被动变为主动。
学生在学习困难中得到老师的理解和鼓励,会让他重获战胜困难的信心。在活动中,得到老师的鼓励与表扬,都表现得特别开心,心里重新燃起信心,就有一种不想再让老师失望的心理。这是每个青少年共有的心理特征。教师要形式多样的方式鼓励他们学习,让他们更加积极地、主动地参与学习。例如:在一次练习跳远的体育课中,有位同学比较柔弱而且胆怯,一轮到她练习时,助跑后就是不踩踏板,而是直接跑了过去。其他同学哈哈地笑开了。经过两次后,我发现她并不是故意直接跑了过去,而是每次踏板时,她都停顿了一下。我恍然大悟,原来她需要的是信心和踏板的准确度。于是我立即把助跳板拿来,并移到离沙地近一点儿,重新做示范动作,然后让她再跳一次。在助跑的过程中,我不断鼓励她:“大胆点儿,加油!”“啪!”她成功了。我幽默说道:“我就说你太斯文了,你看这不是很好吗?”她开心地笑了。通过教师的鼓励,这位学生克服了胆怯,并主动地参与练习。
在教学中,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学生学习的信心和态度。和善、亲切的语言气氛能让学生乐意地流汗。
二、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快乐的心境下生动参与。
一节课的成功首先取决于学生的上课情绪。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创设出一种能让学生投入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在活泼的气氛中得到生动发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有饱满的学习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主动学习需求。如学习三级跳远的一跳二跳步伐时,创设“冲锋杀敌”的情境。一跳拉一根绳子,为跨过战壕;二跳画一定的宽度为跨过水沟,再设一个射击区,将乒乓球投入小筐。这样的情境下,学生学习起来兴趣浓厚,轻易就达到了练习和目标,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变单一的形式教学。
三、 突出主体,显出主导,创设机会,主动参与。
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学习活动越多,主体地位的体验则越强烈。教师创设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越多,主导地位越有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1、让学生主动尝试,自觉探索练习方法。在教学七年级的单手肩上投篮课时,先把技术动作要领讲解示范后,再两人一组对投,练习后再分散到各篮板区自由练习投篮,看谁能投得最准。练习一段时间后集合,提问:“刚才投篮时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在哪个区域哪个角度容易投中呢?”马上就有人站出来说,“三秒线45°角擦板投篮准确度最高。”“罚球线空心球就难”……
通过学生自主对技术知识的探索、实践,找到掌握技能规律,使每个学生真正自我参与学习。
2、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去学习。有问题就有思维,这是发现的开端,创造的基础。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造问题,让学生抓住问题去思考、练习,最后一起解决、总结。例如,在教学跨越式跳高中,我先讲解示范后练习一遍再集合。这时教师故意过杆时把杆打下,同学们就会感到可惜,为什么会打下杆呢?为什么过不了呢?是腿没提起还是跳点太近或太远呢?再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练习、体会,解决心中的疑问,从而得出正确结论:起跳点准确,助跑有节奏,重心上提,摆腿过杆的动作重点和难点。同时,分组相互讨论自己的心得。
3、师生共同评价,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中,各自对自己在练习中的过程做个小结,老师要做出恰当的评价。总结总体的优点,找出不足,指出努力方向。大力表扬个体的优点,鼓励学生克服困难,让学生了解自己重获信心,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让学生感受到主体的学习地位,主动地参与教学探索与实践是新课程中体育课的新理念,它是一个不断完善和提高的过程。在实践中要注意形式与内容的统一结合。在发挥学生的主体、主动地位中不要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正确引导这个学生主体积极参与活动,朝着正确方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