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阳光体育活动方案

“我运动,我健康”,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

“我运动,我健康”阳光体育活动方案

奎山教育中心中学部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的精神,结合实际和学校体育工作发展规划,打造出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符合素质教育和学生终身体育需求特色的校园体育活动;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构建一系列能体现学校特色及适合学生特点的体育赛事活动,引导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园群众性竞赛活动,积极响应“阳光体育活动”和“体育大联赛”活动,提高体育运动基本能力,重视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培养,提高学生健康水平,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
  二、总体目标
  以体育竞赛活动为载体,在推广“阳光体育活动”和“体育大联赛”的基础上:
  1、培养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观念和终身体育的意识,养成学生每天坚持锻炼一小时的生活习惯,提升全体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2、在校园中形成“人人有项目,班班有团队,月月有比赛”的群众性体育活动新局面。
  3、大力开发和推动校园体育赛事活动,帮助各班级建设校本特色课程,让学生在校园中就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体育活动项目。
  4、进一步深化“文体工程”和“体教结合”工作,完善学校体育赛事机构和激励机制,形成生动活泼的“校园体育”竞赛系列,推进校园体育个性化、特色化的发展。
  三、活动主题
  我运动  我健康
  四、工作要求
  1、落实“学校体育工作会议”的有关精神,结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面向全体学生,落实“阳光体育活动”和“体育大联赛”,积极塑造学校体育品牌,在校园推行“我运动,我健康”主题活动,充分展示学生体育才能,促进学生意志品质的锻炼与提高。
  2、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方法》,加强学校体育课程活动基础建设,针对学生体质健康存在的不足,认真落实“2+1”课程,认真落实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工作,全面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3、结合“文体工程”,丰富学校课内外、校内外体育活动的内容与形式。落实《体育与健身》课程标准规定的课时,并确保每周每班二节活动课,落实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
  4、结合学校实际与特色创建,加强学校体育文化建设,寻找和挖掘学校体育特色发展的途径,使校园文化与课程活动、学生与体育老师关系共同和谐发展,形成学校体育教学的特色化、个性化。
  5、结合《奥运争光计划》和“体教结合”工作,通过校园体育活动,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并能够发现一批具有体育特长和潜能的学生运动员,开设第二课堂,完善与县市体育人才竞赛与输送培养体系,进一步深化“体教结合”工作的发展。
  6、结合校园体育竞赛活动和县教体局的赛事活动,加强我校体育师资的培养,形成一支爱岗敬业、业务精良的体育教师队伍和裁判员队伍,培养一批以田径、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项目为主的骨干裁判员,为提升我校竞赛水平服务。
  五、组织机构与主要任务
  1、组织机构
  组建学生“校园体育活动”组委会,建立由学校校长或分管校长为组长的校园体育赛事工作小组。
  2、主要任务
  研究与制订奎山教育中心校园体育活动组织工作实施方案,协调和组织本校体育竞赛和活动的情况,督察校园体育活动与群体课外活动等各项工作。校团委负责学校体育课程设置、赛事组织、任务协调、指导督察、宣传及总结表彰等一系列具体工作。体育教师负责本学校体育竞赛活动的具体工作。
  六、赛事组织方式与要求
  1、组织方式
  校内赛:以班级为单位,结合本校体育特色,结合运动会、体育周等开展以年级、班级、小组之间多层次的各类体育竞赛活动。
  乡级赛:以(学区)“联盟”形式为单位,组织进行校与校之间的比赛、友谊赛、对抗赛、选拔赛。
  乡决赛:选拔产生的运动员参加县运动会的比赛。
  2、组织要求:
  (1)突出“健康体育、快乐体育、时尚体育、校园体育、课程体育”的特色,在各级各类比赛中,组织动员广大学生积极参加体育征文、摄影、评论、学生裁判和领队、主题口号与队名征集等各类互动性强,参与面广的校园体育系列活动。
  (2)各校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校体育特色项目开发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和生理、个性和兴趣的特点,制订符合广大学生需求的校园体育文化赛事,不得片面追求竞技名次,突出校园文化、兴趣游戏与竞技提高三位一体的原则。
  (3)每年举办校园体育运动会,增设广播操、阳光伙伴、团体跳绳、消防接力等一系列团队的比赛项目,增加传统性、民间性、群众性的项目,并逐步增大计入年终积分与考核的权重。

2016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