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 周远志 | 徒弟 | 郭冠帆 | ||||
推荐 学习 文章 |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中小学体育教学创新教材》 | ||||||
听课 课例 | 授课人 | 时间 | 地点 | 课例 | 听课 人数 | ||
郭冠帆 | 3.26 | 操场 | 篮球组合技术《胸前传接球》 | 6 | |||
郭冠帆 | 5.23 | 操场 | 篮球运球技术 | 6 | |||
对 徒弟 综合 评价 | 郭冠帆老师最近一年来进步很大,特别是在参加了工作室后,听了许多讲座,并把讲座的内容融进课堂中,,特别是对小学体育教学的理解已经走向成熟期,在新课程新课标的指引下,能够提高自己对体育教师的要求。 第一节课:内容 《双手胸前传接球》评课稿 周远志 郭老师的《双手胸前传接球》创设了一种轻松、愉悦的符合小学六年级学生的身心、年龄特点的体育课堂氛围,在这个氛围中,让学生基本掌握了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的基本技术动作,通过辅教材运球复习强化了学生的运球能力。 首先我来说下郭老师这节课的亮点: 1.组织形式:本堂课曹老师在课堂中没有一次刻意的队伍调动,在课的开始通过慢跑边热身边调整队伍成四列横队,既没有浪费队伍调动的时间,同时也起到了热身的效果。在副教材教学时沿用了四列横队,虽然组织形式没变,但学生练习面在变化,不但节省了队伍调动的时间,同时给学生增添了练习乐趣。总之,曹老师的组织形式简单不失创意,使整堂课非常紧凑。 2.练习形式:本堂课无论是开始部分还是基本教学部分郭老师都是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如课的准备部分,首先进行慢跑同时让学生拿球,在慢跑时又安排学生进行高抬腿跑、后踢腿跑,在接下来的球性练习时,更是将本节课的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融入到里面,如抛接球、地滚球等的联系方法让学生初步体验了传接球的手型。形式多样的练习手段不仅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更是为接下来的学习主教材做了铺垫。 3.场地、器材布置:本节课以篮球为器材,在技术动作教学时充分利用整块篮球场地,每位学生一个篮球提高了学生练习密度,整节课一拿到底,既提高了篮球的利用率,同时也为技术动作练习和身体练习增加了乐趣。 4.新课程理念:本次课教学过程中,从场地器材的布置到练习形式的多样化都体现了新课标的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下,在篮球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练习时,首先,同一个技术动作采用了不同的练习形式,同时不同的练习形式都围绕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合作练习,整堂课学生和学生、学生和老师融为一体,为体育教学创设一个良好、和谐的课堂氛围。 接下来,我来谈谈我在这节课看到的几点有待探讨的地方: 1、技术教学:郭老师在进行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时,技术动作教授不正确,如在教接球时教授引球动作时,曹老师说的是双手掌心朝前,实际上应该是双手成球状手型、五指分开准备接球。传球的手型也有不正确。 2、评价、纠错:郭老师在发现学生有错误动作时未及时纠正,学生将错纠错不利于技术动作的学习。 3、学生的学习情况:整堂课都是在教师统一调配下学生进行练习的,虽然有序但是缺少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的学习。 总的来说,郭老师的这节课从整体上讲是成功的,很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实现了教学目标,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同时也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篮球运球练习课评课 观看郭老师上课,感触颇多。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篮球运球,其教学技能目标主要是通过原地运球、高低运球等的学习,使学生能体验运球的动作方法,并积极开展练习,提高控球能力。下面,我就对本课教学的各个环节谈一谈我个人的一些看法: 课的开始,郭老师并没有用常规的准备操形式,做准备活动,而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的抛、掷、传等耍球练习,学生队伍散而不乱,秩序井然。有双人、多人组合;有反弹、抛、扔、传。。。。。。五花八门,从而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起到了活动热身的效果。这个环节的设置新颖有创意,而我们总是四列横队整齐划一,统一口令准备操,看似秩序井然,但同时抹杀学生的天性。 接下来的原地运球,通过郭教师良好的球技展示给了学生直观的篮球动作体验,使他们对本课的篮球学习充满好奇和决心。同时教师将动作要领用绕口令的方式展示给学生们:“两脚稍分开,膝盖弯一弯,手腕要灵活,要和皮球交朋友。。。。。。”这样一来,赋予皮球于生命,学生的热情进一步高涨,自然就收到了奇效。 另外教师还为教学内容设计了3个学习手段:1、原地左右手运球,旨在使学生体验手对球的控制,初步熟悉球性;2、规定次数的原地运球和最短时间完成运球次数等,旨在使学生初步体验高低运球与节奏变化,提高学生手对球的控制能力;3、原地高低运球、口令和手势高低运球、运球穿越人阵游戏等,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球的控制能力,旨在巩固运球技巧。通过这3个不同的学习手段,教师将原本枯燥无味,技术复杂的篮球运球教学转变成一个又一个由浅入深,由易至难的学习小环节,使学生在不断的挑战中掌握运动技术而又不失趣味性。 最后,教师通过甩手、背桥、波浪等形式放松学生身心,结束教学。 纵观整堂课,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要求具体明确。各环节设计的科学、合理、层次清晰,教学策略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教师示范讲解规范到位。整堂课的各环节都是为教学目标达成而服务的,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学生的活动从头至尾可以说都充满兴趣,积极参与,和教师配合比较默契。课堂教学是较成功的。 当然,再精彩的一堂课也会留下一些遗憾,我认为这堂课还有可以探讨的地方。 1、可能是由于室内上课的原因,教师的讲话不太清晰,学生活动的空间过于狭小。 2、缺乏对教学难点突破的多样教学手段。本课的教学难点是:手指、手腕的节奏按拍与身体重心变化的结合。 3、最后消极防守下的穿越人阵,我个人认为是一个败笔。本课的重点看似:高低运球。难道用此技术可以在实战中躲过对手的防守吗?(我认为左右手变换运球才更有效) 4、以上只是个人不成熟的一些观点,有不合理的地方敬请批评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