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度实验学校小学部 大课间活动实施方案

2016—2017学年度实验学校小学部 大课间活动实施方案

  健康的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根据我校创办特色学校的理念,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打造示范品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因此,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落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体育活动时间的意见》的精神,坚持一切从学生的终身发展需要出发,把开展大课间活动作为主要途径,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的育人功能,以大课间为辐射点,促进体育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二、目标和原则

(一)目标

1、通过大课间活动,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形成健康意识和终身体育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积极创新、改革学校课间操,优化课间操的时间、空间、形式、内容和结构,让学生有选择的参与体育、享受体育,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激励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乐于参加体育活动,主动的掌握健身的方法并自觉的进行锻炼。

3、通过大课间活动,促进师生间、生生间的和谐关系,提高学生的同伴交际、竞争意识和协作能力。全面提高学校师生的综合素质。

4、通过大课间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

(二)原则

1、教育性原则。充分发挥大课间活动对学生进行五育教育的功能,重视活动过程的教育。

2、科学性原则。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以武术操为基点,遵循“低段了解、中段普及、高段提高”的原则,坚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科学合理的安排大课间的课程计划和活动,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3、全体性原则。师生全员参加,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达到全体健身的目的。

4、创新型原则。根据我校场地宽广的特点,大课间活动增创了武术操和有利于健康的游戏活动,将艺术、体育融为一体,体现综合艺术相结合的特色。

三、实施措施

1、校长室统筹管理,德育处具体组织实施,体育组、各班主任作好相关工作,确保活动有效有序开展。

2、体育教师负责师生体育项目培训和开发,大队部做好大课间场地指挥。

3、音乐教师负责师生集体舞蹈培训和开发。

四、活动形式

(一)时间:

每周的周一至周五上午第二节课后30分钟

(二)活动性质

1、活动以增强学生体质,体现学生特长为根本,活动内容要体现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鼓励学生积极参加锻炼。

2、以班级为单位,也可以年段为组织,体现学生自主、创新的精神,力求各种活动在合作与竞争的氛围中完成。

3、安排活泼多样的武术、游戏、身体素质练习、器械练习、舞蹈练习等内容。体现快乐校园,快乐体育,快乐成长的新理念。

(三)大课间活动流程

1、第二节下课当提示音乐响起时,各班学生在操场进行班级活动。(10分钟)

2、全校学生齐做预备操(5分钟)

3、当提示音乐响起,各班尽快在原地按广播操队形站好,放松音乐响起时,做放松操。(10分钟)

4、音乐响起,各年级在回教室。(5分钟)

(四)器材管理

1、器材收发由班级安排专人负责,各班活动器材必须自行保管。

2、在活动中班主任要进行爱护器材的教育。

3、严禁在非活动时间使用活动器材。

五、管理措施

(一)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充分发挥宣传阵地的作用。采用教师集中学习、黑板报、校园广播和红小报等形式,大力宣传大课间活动对学生的教育意义和增强体质,开阔心胸的作用,使师生达到共识:大课间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可以带动学校的其他工作健康和谐的向前发展。

(二)完善制度,强化管理

为使大课间活动真正的落实到实处,高质量的进行,我校除了在时间和课程计划给予保障以外,还要在制度上为大课间活动给予保障。(领导督导制、体育组负责制、教师量化管理制、课间操评比制)。

() 重视全面,安全监督

为了使大课间活动顺利的进行,我校切实加强集体活动的安全管理。即要求全校师生在活动中要做到“三个必须”:活动前必须对学生集中进行安全教育;必须制定意外事故处置预案;必须有完善的教师安全监督制度。在活动中学生如果有特殊要求的必须及时与值日教师交流,并征求值日教师的同意。通过全面的安全管理使学生能开心的活动,放心的游戏,真正体验校园生活的乐趣。

 

 

 

沈阳市实验学校体育组

20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