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基础抓过程 扎实教学创特色
一、2018年学校工作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落实2018年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结合《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精细管理重落实、狠抓常规重过程、扎实教研重成效、习惯养成重坚持、社团建设重全面、安全管理重细节、特色创建重亮点,注重内涵式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2018年学校工作目标:0、1、2、8
执行“0128”的发展方略:坚持安全事故“0”目标,坚持以“教学质量提升”为主体,以“特色文化建设和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建设为两翼”,开展学校教育活动,做强“主体”,丰满“两翼”。实施“八大工程”,确保“保三争一不出五”的质量目标顺利实现。
三、实施“八大工程”,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一)坚持科学管理,实现学校管理水平提升工程。
1、深化学校管理体制改革,完善职称评定推荐办法,把参加学
科教研、继续教育培训、指导小社团活动情况、帮扶年轻教师、一师一优课、教师交流等相关内容作为评选推荐条件之一。
2、探索开展教师职称评聘分开,逐步实施职称岗位动态管理,
以在校学生数核定教师编制,按编制确定职数,并实行全员聘期承诺制。
3、严格执行教师工作量标准,完善绩效考核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学校绩效考核方案,重点向工作量大、实际贡献多、教育教学成绩优异的一线教师倾斜,充分发挥绩效工资的激励导向作用,提升学校教师工作积极性。
(二)、加强师德师风,实现教师师德师风提升工程。
1、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主义思想作为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2、深入开展教师有偿补课“六项规定”、办学行为“十二条规定”和师德师风建设“十要、十不准、十禁止”等专项治理。
3、定期开展师德教育活动,对教师进行专项教育。
4、制定师德师风标兵评比标准,教师节要对师德师风标兵进行表彰奖励。
(三)、严细常规教学,实现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工程。
1、关注课堂,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充分发挥骨干教师、教学能手的带头作用,定期组织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召开课堂教学经验交流会,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学习借鉴先进的课堂教学经验,切实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2、强化基础,大力发挥主备多研功能。今年,教研组实现“三备一案一反思”的模式:备课时,先由教研员集体研究分析教材内容特点,确定教学目标、重难点、及教学方案;再指定一名设计者进一步系统地钻研教材,收集材料,精心设计出共性教案;然后,组内教师结合学生情况、自身需求等再作进一步补充设计,做到共性与个性的完美融合。在此基础上分头上课,课后针对教学实际情况认真反思得失,并写出书面的教学随笔。
3、强调环节,改进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对语文、数学、英语、小科目等学科教学质量评价,坚持“重平时”、“看一分五率”的原则,即评价注重教师平时的教学效果、学生平时的学业负担情况;评价一看检测“平均分”、二看“参考率、及格率”、三看“优秀率、高分率和低分率”,全面评价班级学生学习情况。
3、经典诵读,不断拓展经典诵读内涵。结合学生生活实践、拓展经典诵读的内涵,努力营造浓厚的书香校园氛围,将逐渐形成系统的校本课程体系。在教材开发上,将分为高、中、低三段,以年级组为单位,确保每周一节的校本课上的有特色、有新意。
5、思维导图,实现教学应用升级提档。在教学中实践应用,充分发挥“思维导图”形象、直观、精准、清晰的功能,在教师教案、学生作业、课堂教学、单元备课、知识小结、复习总结等系列流程管理中广泛运用,在统一规格、多种形式的实践应用中,积累经验,积极探索,形成我校丰富的学法宝典。
6、电化教学,发挥教辅教育育人功能。以信息技术实践操作、课堂白板使用、实验课操作目录、录播室使用为渠道,扎实过程,提升效率。
(四)、坚持教研龙头,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工程。
1、 坚持每周四业务学习与研讨制度。组织教师开展小课题研,
小课题研究“重小重效重实”,摒弃陈旧的“大而空、大而全”教研观念,改进教研方法,提高教研质量。积极开展“教学单元、薄弱知识上”的小课题交流研讨活动,提高教研成果向教学质量提升的转化率。
2、确立科研先导意识,继续以“六个一”为抓手:教师共读一本书、追随一名名师、展示一节优质课、制作一个优质课件、出一份优质试卷、参与一个课题研究。实施好校际“区域共同体教研”,扎实促进教研工作,形成课改合力。
3、学校全年至少组织30次校本教研活动,组织区域共同体开展6次主题教研活动。
4、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标准,熟练掌握学科教学的基本要求。要适时组织教师全员课程达标考核和全课程优质教案评选。
5、教师每年参加1次业务培训,阅读2本教育理论书籍,写学习笔记10000字,每周听评课1节,参加教研活动20次,上1节示范研讨课,至少写2篇教学案例或教学反思。
6、开展“青蓝工程”,由高一级职称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指导青年教师,开展听评课(每学期不少于20节),汇报(每学期1次)、交流与指导活动(每学期不少于2次),并作好活动记录和青年教师成长记录。
(五)、开发足球课程,实现足球特色示范校创建工程。
1、根据“全国青少年足球特色学校示范校”的创建要求,制定
发展规划,实施方案,成立组织机构及班级、校级足球队。
2、加大足球的教学力度,保证每周至少一节足球课,参加足球
活动的在校学生不少于50%,在校学生每周足球活动时间不少于3小时。
3、通过体育课、课外活动、足球社团训练、比赛等普及活动,
做到班班有训练、周周有活动、月月有赛事,营造浓郁的足球文化氛围。
(六)、深化校园文化,实现学校发展“亮点”工程。
1、文化建设要彰显学校特色,重点展示本校师生风采,校园文
化布置主要由教师指导、学生创作。同时,要利用学校“校刊、宣传栏、阅报栏、橱窗、文化墙”等文化阵地及时展示校园文化建设成果。
2、 校园环境要达到“五化”(净化、硬化、美化、绿化、亮化)、“五无”(室内无垃圾、无污渍、无蚊蝇、无乱扔乱放、无乱写乱画)标准。学校要每月进行一次集中校园环境大清理。
(七)、坚持社团建设,实现学生能力“全面化”工程。
1、社团建设以“小社团”为抓手,结合学校实际,文体兼修,
全员参与,长期坚持,形成特色。
2、继续开展好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和“体育节”,全面引申“社
团”建设,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标准、定人员,做到有计划、有方案、有过程、有记录、有成效。
3、持续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以及其它校园文化艺术活动。
4、以“六一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为契机,组织开展书法、
绘画、诵读、声乐、舞蹈等活动。
5、积极参加教育局下半年举办中小学生经典诵读展示。
(八)、坚持安全教育,实现学校安全“平安化”工程。
1、定期召开学校综治安全工作例会,要面落实安全工作“一岗双责”,逐级逐岗签订安全责任书。
2、要建立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预防和应对溺水、交通事故、不法分子入侵、校园暴力、自然灾害和公共卫生事件。定期召开家长会和下发防溺水《教育部致家长的一封信》。上下学学生接送车、特异体质学生专门档案和制定家校共管方案。
3、落实《山西省学校安全管理日志》和《一日常规安全工作管
理流程》,完善学校“三防”设施、应急预案、隐患排查台账、日常卫生保健、活动审批及事故报告等制度。
5、安全教育要课程化,有计划、有教材、有教师、有考核、
有专题活动,安全教育平台开通率100%,学生完成专题教育活动85%以上。
6、按照《中小学幼儿园应急疏散演练指南》的要求,每月开展一次以防震、防火、防恐怖袭击、防暴力侵害、防踩踏等为主要内容的应急疏散演练,活动要有详实的方案,有完善的应急处置预案,有经验总结,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提升学生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