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浦东新区教育局(通知)浦教德〔2010〕45号

关于转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开展学校体育科研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的通知...

关于转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开展学校体育科研

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的通知

各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精神,进一步加强上海市学校体育科研工作,提高学校体育工作的整体水平,市教委下发了《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开展学校体育科研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沪教委体〔2010〕57号),组织开展体育科研课题的组织申报工作。现将文件转发给你们,请你们按照要求,积极开展申报工作,并于11月12日以前,将材料报区教育局德育处(联系人:王大中,联系电话:58877169)。

特此通知。

                                二○一○年十一月三日

主题词:教育  学校体育  科研  申报  通知

上海市浦东新区教育局办公室            2010年11月4日印发  

(共印10份)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开展

学校体育科研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

各高等学校,各区县教育局: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进一步加强上海市学校体育科研工作,提高学校体育工作的整体水平,根据《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上海市学生健康促进工程关于推进学校体育科研行动计划的安排,市教委将结合第十一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及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论文征集工作,开展体育科研课题的组织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为重点,进一步推进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广泛、深入开展,为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健康素质服务,为繁荣学术、提高学校体育科研水平和体育教学质量服务。

二、课题征集对象

本次课题征集主要面向本市大、中、小学校体育教师,学校体育科研、教研、行政管理人员及学校卫生保健人员。

三、选题要求

1.课题分为重点课题、一般课题、青年课题。其中,重点课题指选题意义重大,有重要学术价值或应用价值的研究项目,重点研究对本市乃至全国学校体育工作具有普遍、长期、宏观指导意义的问题;一般课题指具有较高学术价值或应用价值的研究项目,重点研究学校体育工作中亟需破解的问题;青年课题旨在引导和培育优秀青年体育教师积极投身科研,课题要求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和应用价值。

2.申报者可根据我委提供的课题指南(见附件1)进行选题,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另选题目。

3.重点课题的申报人高校系统应具有正高级职称,普教系统应具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一般课题的申报人高校系统应具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普教系统应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申请青年课题的负责人一般应为35周岁以下,高校系统要求已获硕士及以上学位,普教系统已获学士及以上学位。原则上,每名申报者只能申报一项课题。申报者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申报课题。

四、报送要求

1.本次体育科研课题的组织申报工作对进一步推动中央7号文件的贯彻落实、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增进学生体质健康、加强学校体育的科学性与实效性、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推进本市学校体育整体深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请各高校、区县教育局予以高度重视,做好课题申报的宣传、动员与组织工作,在广泛征集的基础上,通过组织专家对课题进行评选、推荐等形式,切实保证报送课题的研究价值。各中等职业学校实行属地化申报,由区县教育局负责组织统一上报。

2.课题申报实行两级申报制度,高校申报者填写《上海学校体育科研课题申报书》(见附件2)、《课题论证》活页(见附件3),由所在院系或部门统一报送至学校体育管理部门,由学校体育管理部门组织评选并经学校审核后,上报市教委指定部门;普教系统申报者填写《上海学校体育科研课题申报书》、《课题论证》活页经所在学校或单位审查后统一报送至所在区县教育局学校体育工作管理科室,由区县教育局体育工作管理科室组织评选并经区县教育局审核后,上报市教委指定部门。

3. 申报者应如实填写申请材料。凡在课题申报中弄虚作假者,一经发现并查实后,取消其申报资格,如获准立项一律按撤项处理并通报批评,并追究申报者所在单位的管理责任。

4. 申报者要根据研究工作的实际需要,参考资助标准,提出拟申请的资助额度,并制订合理的经费预算。本次申报工作重点课题的资助经费标准为5万元、一般课题为3万元,青年课题为1万元。实际资助经费额度以评审结果为准。原则上,拟在申报基础上设立重点课题30项,一般课题80项,青年课题150项。在其他部门或单位已获立项的课题一律不再资助。

5.本次课题申报时间为2010年10月15日至10月30日,申报人可到上海教育网(www.shmec.gov.cn)查询《课题指南》和下载课题《申报书》及《课题活页》,按要求填写有关内容一式5份并上报到指定部门。各有关单位经初审后于11月15日前集中统一上报至市教委体卫艺科处,逾期不再受理。

五、相关工作安排

我委将委托上海市教育评估院在11月下旬对各单位上报的课题进行复评,11月底公布上海学校体育科研课题立项结果。重点课题和一般课题研究时间一般为1年(以立项时间为准),并要求于2011年3月10日前提交中期研究报告,中期报告要求以相关论文形式呈现,一般为5000字左右。青年课题要求于2011年3月10日前完成结题报告,一般为5000字左右,我委将推荐其中的优秀论文参加第十一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课题结题报告要求概念清晰、论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严谨、结构完整、资料真实、引证和图表规范。我委将组织专家对课题进行验收并评选优秀科研成果,适时举办科学论文报告会。

联系人:柏丹,李瑞杰;联系电话:23116750,23116748;电子邮箱:shtwykc@163.com;通讯地址:大沽路100号330A室;邮编:200003

附件:1. 上海学校体育科研课题指南

         2. 上海学校体育科研课题申报书

3. 上海学校体育科研课题《课题论证》活页

上 海 市 教 育 委 员 会

二○一○年十月十五日

主题词:教育  体育  研究  课题  通知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办公室   2010年10月19日印发      

(共印110份)


附件1:

上海学校体育科研课题指南

   一、学校体育理论

  1.新中国学校体育发展的基本经验和中国特色的学校体育理论体系;

  2.新的历史时期学校体育的理论创新与发展;

  3.国外学校体育发展的先进经验;

4. 学校体育发展模式的创新研究;

5. 民族传统在学校体育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二、阳光体育运动

  1.阳光体育运动的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

  2.阳光体育运动的长效机制;

  3.阳光体育运动的区域性推进策略;

  4.“体育、艺术2+1”项目的推进策略;

  5.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效果;

   6. 阳光体育运动集中活动时间探索研究。

  三、学生体质健康

  1.学生体质健康发展趋势及新影响因素分析;

  2.不同群体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比较;

  3.《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现状与发展对策;

  4.学生体质健康相关行为与体育干预;

  5.发展学生体能素质的科学方法与手段;

6. 运动处方的实验与探索;

7. 学生生长发育趋势和规律研究;

8. 学生终身体育和健康生活习惯养成的措施和方法;

9. 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器材的选择及使用。

  四、学校体育管理与保障机制

  1.学校体育政策法规的贯彻实施与改革完善;

  2.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质量监督与评价机制;

  3.学校体育场地器材配置与管理机制;

  4.升学、毕业体育考试制度的实施与改革;

  5.学校体育活动安全环境的整体设计及运动伤害的保险制度研究;

6.学校卫生基础设施、器材配置与管理机制;

7.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对社会开放相关政策研究。

  五、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

  1.体育课程改革的推进与创新;

  2.体育教学质量与学生体育学业成绩的评价标准;

  3.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与优化;

  4.体育教学的本质、规律与特点;

  5.新兴体育项目的教学实践与教材建设;

6. 大、中、小学体育课程衔接机制的研究;

7. 学校体育课程教学质量评估制度研究;

8. 学校体育活动课程建设研究。

  六、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1.学校体育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2.学校体育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3.学校体育培养学生意志、促进心理健康与完善人格。

  七、体育教师队伍

  1.体育教师培养及职业规划;

  2.体育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与业绩考核;

  3.体育教师的师德修养;

  4.体育教师工作量与教学质量的关系;

  5.体育教研制度与管理办法;

  6.体育名师的培养与成长规律。  

  八、课余训练与运动竞赛

  1.课余体育训练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2.学校群众性体育竞赛(体育节)的组织与案例;

  3.体教结合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途径与方法;

  4.体育训练与竞赛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

5.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实践与发展;

6. 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学校体育社团组织建设的研究;

7. 体育特长生、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培养机制和课程体系研究;

8. 体育协会实体化理论与实践研究;

9.大、中、小学运动队一条龙建设体制研究;

10.体育特长生招生政策研究。

  九、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

  1.学校健康教育政策实施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

  2.学校卫生工作的保障机制;

  3.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4.中小学卫生人员队伍建设及生涯发展;

  5.营养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

  6.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响应体系建设;

7. 学生肥胖、近视眼等常见病干预机制的研究。

  十、其他

  1.残疾、贫困儿童体质健康状况与体育教育;

  2.农村留守儿童、城市随迁子女体育教育现状;

3. 城乡之间、区域间学校体育均衡发展研究;

注意事项:

1.以上所列只是对重点研究内容和方向的提示,申报人可根据自己的研究特长自行拟定研究题目。

2.申报人尽量不要使用指南中提示的研究方向作为标题,以避免申报题目的集中与重复。

3.申报的选题应在指南基础上进一步综合、深化、细化,注意基础理论研究、对宏观问题的研究、工作研究的区别和特色,增强针对性和适用性,避免一般化和同化研究。

4.鼓励针对学校体育事业发展中的重大、敏感问题的研究;鼓励围绕相关问题的中外比较研究;鼓励在内容和角度上有所创新、填补空白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