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学校体育工作从“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出发,牢固树立和坚持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根据市教研室工作安排,以《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为工作依据,在全组三位体育教师共同努力下,坚持学校体育工作的特色,全面贯穿教育方针,扎扎实实地开展素质教育,充分发挥学生个性,采取深化改革,探讨新型教学模式,狠抓内部管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逐渐形成自身的特色,走出一条科研兴教的体育工作之路,努力实施体育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体育课程改革探索。根据学期工作计划的要点,很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目标任务,现就近几年学校体育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以“健康第一”为指导,切实抓好体育教学工作
1、学好新课标,加深课改认识。在教学中,各教师积极实施课改要求,转变观念,用现代教育教学的新理念来指导本职工作,用创新的思维,改革课堂教学的模式,从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爱好为出发点,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好习惯。从现代课堂教学要求出发,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并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实践,增强了科研意识,提高教学质量。根据所制定的体育教学工作计划教学进度,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上好每节课。并做到经常性地对教学工作进行检查、总结,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逐步认识和掌握新课程标准下体育教学新的规律。
二、常抓不懈,推动“阳光大课间活动的”有序开展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对传统课间操的继承和发展,是巩固和扩大体育锻炼效果,增强学生身心素质的重要组成形式。它是校风校纪的集中反映,是我校管理水平的集中体现。同时,形式多样的活动还是健体、炼志的基础上,培养了学生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全体性、全面性和学生发展的主动性。
通过“大课间体育活动”使大家认识到此项活动不仅保证了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增强了学生的体质,缓解了学生疲劳,而且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品质、个性、情感、兴趣等多项素质,活动还能训练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具有培养学生严密的组织性、纪律性、集体责任感、荣誉感、民族进取心和分发向上精神。全体教师都切实感到它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需要大家更新观念、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只有全员参与、各部门密切配合,才能保证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顺利实施。
三、积极开展校内小型竞赛,推动竞赛由“竞技型”向“群体型”转变
课内外紧密结合,以活动促教改是我校体育工作的一个出发点。以小型竞赛为契机,充分调动师生们的积极性、责任心,尽量让更多的同学能够参与到比赛中去,普及、加强学生的健身观念,初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观。根据期初安排,近几年开展了一系列校内竞赛活动。通过比赛掀起了一个体育锻炼的小高潮;五、六月份,以推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为契机,以达标优胜班级评选为手段,组织了全校学生人人参与的达标活动,取得了优异成绩。
四、多方努力,齐抓共管,做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登记工作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教育手段,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在学校的具体实施,也是学生毕业的基本条件之一。为顺利完成学年度体育《标准》测试工作,提高我校体育《标准》成绩,期初即特制定学校《体质健康标准》达标计划,要求各达标班级认真开展《标准》训练和测试工作。高要求、高质量地完成推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活动。经过体育组统筹安排,班主任、体育课任课老师、校医室通力合作,全校17个班级近700名适龄儿童(另有4名学生因故免测)体质健康测试合格率达99.7%,其中优秀级占27.7%,
五、继续加大课余体育训练力度,积极备战市级各类体育竞赛。
学生课余训练和竞赛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活跃学生课余文化生活,促进学校体育工作开展、发挥学生特长,培养后备体育人才具有积极意义。
近几年我组全体教师继续不遗余力地开展课余体育训练工作。三位体育教师分别负责校田径队、校乒乓球队和排球队的训练工作。一学期来,体育教师利用早晚课余时间,带领运动员坚持不懈进行日常训练,做到有计划,有记录,按时保质抓成效,根据学生的身体条件情况安排自己的项目,以专项练习为主,科学训练,重点培养,取得优异的体育成绩。在07年9月月份举行的市第五届中小学生体育节上,我校排球获得冠军、乒乓球获得第三名、田径获得第三名,团体总分第三名的成绩。在09年举行的全民运动会上,田径队获得小学组第二名,象棋队获得第三名.在2011年举行的市第六届全民运动会上,以我校为主的田径队获得第三名,象棋队获得总分第三名,乒乓球男女团体第三名。同时向上一级学府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
六、重视场地器材建设,当好领导参谋
根据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逐步配齐体育器材设施,并切实落实体育室器材出借登记、管理制度。尤其借助2010年的省评估要求,学校花费近3万元购置了体育卫生器材,使我校的体育卫生器材配备达到了省一级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