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创新发展模式的探索

一、前 言体质健康是我们整个民族健康的根基,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也是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但是有关调查结果显示,最近 20年,我国青少年学生肺活量、力量、耐力、协调性等身体素质持续下降,

一、前 言

体质健康是我们整个民族健康的根基,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也是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但是有关调查结果显示,最近 20年,我国青少年学生肺活量、力量、耐力、协调性等身体素质持续下降,学生肥胖率不断增高,眼睛近视率居高不下,部分农村青少年营养状况亟待改善。这些问题表明,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已经成为当前刻不容缓的紧迫任务。 “阳光体育运动”既是贯彻和谐教育理念的实践要求,也是创建和谐未来的需要。它是通过以教育为出发点,以鼓励学生走向操场,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进行体育锻炼为形式,发动全社会珍视健康、崇尚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积极投身到全民健身活动的总动员。从教育本身来看,推行阳光体育运动,也是转变教育理念,全方位提升办学的内涵与层次,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体育行政部门、共青团组织和各级各类学校把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对青少年思想品德、智力发育、审美能力的形成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自2008年我校开展主题为“阳光体育,健康校园”的第一届体育文化节以来,响应国家全民健身计划,落实阳光体育精神,走出一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新模式. 本文以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情况为例,展示该校在创新阳光体育运动发展模式的优势,为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提供借鉴

二、本校开展体育文化节起源与发展情况

1、本校开展体育文化节的起源

2007年 8月29日,下发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在新学年贯彻落实中央7号文件精神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通知》,2008年,本校在响应国家政策,认真落实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决定在全国开展“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以来,国家先后出台了相应的文件和指示精神,采取一系列措施,全方位部署了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学校体育工作的目标任务。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创了体育文化节为发展模式形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主体包括两个部分体育文化论坛和体育文化节技能大赛两个环节。之后相继创办了《阳光体育报报》为阳光体育运动在高校的宣传阵地。至此,该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形式有原来的单一形式发展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宣传与动员相结合的阳光体育运动发展新模式,为辽宁省内,甚至全国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2、本校开展体育文化节的发展概述

第一届体育文化节:2008年5月8日由校工会、宣传部、学生处、体育学院等职能部门牵头,协调各二级学院及分工会共同组织的主题为"阳光体育、健康校园"的首届体育文化节开幕式在图书馆音乐广场隆重开幕。校党委书记臧树良、党委副书记宋焕斌,副校长陈保东、唐伟,纪委书记钟俊生,校工会、团委、宣传部及各学院领导、师生代表千余人参加了开幕式。第二届体育文化节:2009年5月4日,“农行杯”男子足球赛的火热进行拉开了我校第二届体育文化节的序幕。此届体育文化节设计出。足球、五人篮球、田径、跳绳、拔河、毽球、脚斗士、网球,乒乓球、气排球、游泳、钓鱼等12项体育活动。第三届体育文化节:2010年5月27日,随着学校党委常委、纪委书记钟俊生宣布我校第三届体育文化节开幕,“移动杯”学生男子篮球赛在体育馆隆重举行,各学院师生代表千余人参加了开幕式。本届体育节共设置项目10余个,近万人次参与。第五节体育文化节:2012年4月7日,我校第四届大学生体育文化节开幕式在体育馆隆重举行。校长李平、党委副书记宋焕斌、纪委书记钟俊生与广大师生共襄盛举。 “鹏达李宁杯”羽毛球比赛作为序曲掀起了本届大学生体育文化节的热潮。5月18日 ,主题为“迎全运盛会、创和谐校园”的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第五届体育文化节开幕式在校体育馆隆重开幕。

3、本校体育类社团发展概述

目前我校校级体育类社团共10个,共有会员1300余人。院级体育类社团共31个,累计进行社团活动50余项,得到了全校广大同学的广泛认可。2008年为响应北京奥组委、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等部门主办开展“奥运文化进校园”活动的号召,同时进一步推进“阳光体育工程”的进程,开展特色学校体育,我校以各二级学院为单位正式成立了11个阳光体育俱乐部。2009年以来,各类体育社团活动精彩纷呈,在活跃校园生活,增强学生身体健康的过程中都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4、以体育文化节为创新模式的阳光体育运动

本校开展的体育文化节是阳光体育运动的创新发展模式,同时不断创新开展形式,主要包括了体育文化论坛和体育文化节技能大赛两个环节。

(1)体育文化论坛

“阳光体育与大学文化”主题论坛:2008年7月12日“阳光体育与大学文化”主题论坛在我校图书馆报告厅隆重举行。专题报告会上,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卢元镇教授、北京体育大学博士生导师王华倬教授、沈阳体育学院院长张贵敏教授分别从东西方文化对接中的奥林匹克运动、体育教学工作和体育事业与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作了相关主题报告。教育部体卫艺司体育处处长卢逊、辽宁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建华、抚顺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刘诗等领导和来自省内外多所高校的专家、学者莅临了本次论坛。教育部体卫艺司体育处处长卢逊从精神层面、制度方面、环境建设方面和培养什么人等四个方面谈了如何构建大学体育文化。2009年6月4日,“残奥会冠军李端先进事迹报告会”在我校图书馆报告厅召开。我国残奥代表团田径赛场上的唯一一名现役军人,2004年雅典和2008北京两届残奥会冠军——沈阳军区体育工作队残疾运动员李端和他的教练金帆老师应邀在我校图书馆报告厅参加。“青年成长与体育文化建设”主题论坛:2011年4月23日 “青年成长与体育文化建设”主题论坛走进我校。全国青联委员、辽宁盼盼队主教练郭士强,辽宁省青联常委、辽宁省青联志愿者艺术团团长李成,奥运会柔道冠军孙福明三位特邀嘉宾做客论坛。辽宁电视台青少频道对本次活动进行了专题报道。本次论坛主要围绕“体育文化建设及青年成长”为主题展开,就阳光体育、体育精神、意志磨练、信念追求和人生奋斗目标与各位嘉宾进行现场交流,各位嘉宾结合自身的成长经历、成功经验和人生目标谈了自己的看法和心得体会。论坛淋漓尽致地向同学们展示了体育文化的魅力,有榜样的示范,有体育的精神,还有追求艺术的本质,加强了同学们体育文化知识,加深了同学们作为新时代的有志青年对于积极向上的体育精神的理解。这不仅是一场与名人的心得体验交流会,更是一场引领同学们为梦想拼搏的动员会。

(2)体育文化节技能大赛

在体育文化节的技能大赛中有多个项目比赛,羽毛球、篮球、排球、足球、网球、乒乓球、真人CS等多个项目。经过了五届体育文化节的发展,各个项目的比赛已具规模,为学校的各项运动队提供了选拨运动员的良好契机,同时各个项目的开展状况良好。

5、领导和学生对体育文化节的态度

(1)通过专家和领导的调查可知,校领导特别重视体育文化节这种阳光体育运动的创新发展模式,给予了体育文化节很多中肯的建议和意见,希望体育文化节承载本校学生和教职工身体素质和身体健康的重要工具。从学校的角度来看,体育文化节的创办是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载体,是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创新发展模式新形式,是非常有发展前景和发展潜力的。

(2)通过调查了解到,学生对体育文化节的认识不同,所以他们对体育文化节的态度有所差别。但他们对体育文化节都持有积极的态度。

6、以《阳光体育报》为宣传阵地的阳光体育运动形式

(1)《阳光体育报》的创办宗旨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体育工作开展在省内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在竞技体育比赛和群众性体育锻炼上均成绩斐然。体育类报纸在校园的创办尤其是在非体育和师范类高校中的创办对于学生而言无疑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对于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更是提供了动力。经过不断的努力,《阳光体育报》得到了各级领导和广大师生的好评,成为了展示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窗口,推进健康校园发展的重要手段,宣传体育,发展体育文化,锻炼学生的重要阵地。

(2)领导和学生对《阳光体育报》的态度

通过专家领导的访谈了解到,学校领导特别重视《阳光体育报》的开办情况并多次过问,希望《阳光体育报》能够成为本校开展体育活动,促进学生和教职工身体健康的重要工具.是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创新发展模式的必需。通过调查了解到,学生对《阳光体育报》都持有积极的态度。

7、综上所诉,我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创新开展模式具有可复制性和借鉴性

我们在遵循新时期高校体育发展规律,并结合我校的人文特色的基础之上,创新并成功举办了五届 “体育文化节”,为“阳光体育运动”在高校的落实探索出了一条新路。我校体育文化节的宗旨就是:全面落实“阳光体育活动”,为了进一步活跃我校体育文化氛围,激发广大师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增进对外的体育文化交流,吸引广大师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锻炼,充分感受体育运动的快乐,促进师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阳光体育报》的开展为“阳光体育运动”的发展提供不竭动力,为“体育文化节”奠定良好群众基础发挥作用,值得省内外高校参考、借鉴。

8、我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模式存在优势与不足

优势:

(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师生健康需求普遍增强,再加上政府推出的余暇政策和健康促进政策的出台,共同促进了“群众性体育运动”的发展。而“阳光体育运动”的发展是推动“群众性体育运动”发展的强大动力。广大师生强烈的健康需求和锻炼意识,加上学校良好的体育工作基础,成为辽宁石油化工大学“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动力与源泉。

(2)辽宁石油化工大学体育工作受到领导高度重视,宣传力度大,工作执行力强,“阳光体育运动”推进深入。体育文化节和《阳光体育报》在省内均属首创,使广大师生产生诱惑力。

不足:

(1)普及程度不够

“体育文化节”的开展依托于校园的赛事,而赛事则需要水平相对较高的学生运动员参与,这便忽略了身体素质本身较差或体育兴趣本身不高的学生,大部分学生成为了旁观者,没有达到预期的普及程度。

(2)《阳光体育报》质量需要更上一层楼。

优质的纸张和鲜艳的色彩成为《阳光体育报》在学校具有很大市场的优势,然而由于时间原因和办报学生水平的限制,报纸每一期都会出现略微的错误和不足,编辑部需要进一步壮大力量,成员需要进一步加强学习,为《阳光体育报》质量作保障。

9、建议

我校阳光体育的发展始终坚持国家政策方向。学校的体育事业的发展需要依据国家的政策作为导向,只有始终坚持国家的政策方向,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才能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1)独辟蹊径探寻阳光体育运动创新发展模式

阳光体育运动发展的几年时间里,无论在空间上,还是在时间上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探索发展阳光体育运动的新方法,新路径。不断创新发展模式才能使阳光体育运动的阳光惠及更多的人。

(2)积极探求阳光体育运动发展环境

阳光体育运动发展的直接依托是高校的体育事业,同时也是学校体育事业发展的导向,在学校中应该努力创造良好的体育发展环境,从领导到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作用。

(3)坚持体育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真理和实践的结合,阳光体育运动的发展同样需要体育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要不断的发展和丰富体育理论知识,体育健康知识,运动技能知识等理论形态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体育事业的长远发展。

(4)加大宣传力度

为使广大师生的“阳光体育”意识更加深入,通过校园网、校报的主体位置展示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 开展成果,使体育文化建设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为大力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形成较为完善的全民健身体系,切实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起到作用。

(5)强化学生锻炼意识

大力倡导“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现有模式和成果,应确保我校每位学生能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格等级以上,学生的全面身体素质明显提高,逐步形成热爱体育、崇尚运动、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良好风气。

(6)创新活动形式

将校园体育竞赛的项目设置普及面扩宽,增加“体育摄影竞赛”“体育征文竞赛”等新颖、容易参与的比赛,将体育意识深入人心,争取人人受益体育。

三、我校体育改革成果

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

公共体育教学方面,根据我校体育教学的特点和阳光体育的需要,我们重新设计、研究、规划了体育教学的内容和课程体系,对原有的教学内容进行了科学和必要的“删减、合并、缩改和增设”。如:在教学内容的选配上,我们首先从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入手,力求满足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兴趣爱好学生们的需要。同时,又以现有的体育基础设施、设备配套、场地器材和教学环境等实际情况出发。近几年内我们陆续新增设了20多项学生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体育项目,逐渐形成特色。      

1990年,体育部突破了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重新修订了体育教学大纲,加大了体育教学的改革力度。在体育教学中开展了分级体育课和选项体育课教学试验。(这项成果,获辽宁省高校优秀成果二等奖,中国石化总公司优秀成果二等奖)。使我校的体育教学工作步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1991年,在辽宁省教委组织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评估检查中,我校获得了优秀院校称号,成为全国100所优秀体育课程院校之一。在武汉举行的全国第四届大学生运动会上受到了国家教委的隆重表彰。从而使我校的体育工作跻身于全国高校的前列,体育课成为“国优”课。

1992年,我院“分级体育教学”模式在辽宁省教学成果评选中荣获二等奖。

1993年,在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开展的优秀一类课评选活动中,体育课又被评为首批优秀一类课(全校仅四类课获此殊荣)。

1995年,体育部又重新修订了体育教学大纲,进一步加大了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度和广度,广泛地开设多种类型的体育选项课,极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选项需求,使我校的体育教学改革更加完善。

1996年,在国家教委组织的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评估中,我校再次荣获优秀院校称号,成为全国100所合格单位,在西安举行的第五届大学生运动会上受到国家教委的隆重表彰。连续两次获“国优”,为学院争得了荣誉。

1998年,我院自主开发公共体育课分级和选项教学模式信息管理系统,使我校体育教学管理纳入科学化、系统化的轨道。同年,我们开始尝试依托现在教育技术,优化体育课教学改革。

1999年,我们承担辽宁省教育厅面向21世纪,构建终身体育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课题的子课题。开展运动处方教学及体育课——俱乐部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

2001年,我们开始开发校园网络辅助体育教学系统,逐步实现网上选课、体育课成绩发布、网络体育课件等功能,以提高体育教学效果。

2003年,我部大学公共体育课获“校级精品课程”称号。

2003年,完成一、二年级同时开设选项教学模式。

2004年,获“省级精品课”。

2004年,获省高校优秀基层教学单位。

2004年,完成学期教学计划向学年度教学计划的转变。

2005年,完成公体部教学大纲的修订。

2005年,《依托现代教育技术,开发利用网络教学资源,提高我校公共体育课教学质量》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

2006年,完成了跨年级选项教学体系。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落脚点,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我院为了适应新时期体育教学的需要,于2004年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坚持“选项教学,开设特色体育项目”的教学模式;坚持“娱乐体育教育,淡化竞技体育教学,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的“三坚持”教学原则,构建了教学内容的新体系,扭转以运动技术传授为中心的旧内容体系,建立以人为本、淡化竞技、注意健身、增强体育意识、发展学生个性、培养体育能力、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为中心的新内容体系。2005年我们重新编写了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公体课程《教学大纲》,新的教学大纲中全面体现了“三个坚持”的教学指导思想,强调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先进性、趣味性、教育性等,强调教学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个性发展,以体育教学为载体,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和社会健康的全面发展。